高考复习之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 资源简介:
约3270字。
备 课 时 间 2016 年 11 月 25 日
上 课 时 间 第 周 周 月 日
班级 节次
课题 专题复习之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总课时数 第 节
教学目标 1、 阅读论述类文本,掌握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方法。
2、 掌握命题类型,规范答题模式。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掌握考试中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一般方法以及解题思路。
2、指导学生掌握筛选、整合信息的基本方法。
教学参考
授课方法 指导 分析法 教学辅助手段 多 媒 体 无
专用教室 无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学 二次备课
一、自主先学:
了解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相关知识:
1)考点及方法介绍:
理解: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分析综合: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⑵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⑶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考情透视:
对象:研究社会科学的动态和成果——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考古学、美学、法学、文艺等。
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
内容: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
类别:论文、杂文、评论等。
文体特征:①有论有述,以论为主。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主张、意见,或认识、见解等。属于信息类文章
②考查的文章往往只有一个观点,围绕一个问题展开议论。
③两种倾向:江苏卷为代表的偏于“逻辑思维”的论述文,其他省份偏于“介绍说明”的论述文。
二、讨论学生答题现状:
纵观学生答题情况和试题分析,可以发现,学生的问题指向都是基本一致的。
1. 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较弱
如信息遗漏、筛选的信息不当等,辨别不出什么是主要信息,什么是次要信息;什么是观点句,什么是材
1. 了解论述类文本的相关知识。
2. 讨论答题时的不足。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学 二次备课
料句,也不能根据题目要求快速准确地指向相应的答题区域,找准相应的信息点。因此,怎样在短时间内基本把握观点和材料,迅速筛选出信息并进行准确辨析整合,是贯穿整个论述文备考的重要问题。
2.归纳概括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很多学生都停留在摘抄原句的层面上,没有归纳概括的意识或不会进行归纳概括,许多时候在归纳概括过程中就会明显出现概括不当的问题,尤其是在概括时常常会删去重要的修饰语,以致回答不明确或不到位,这与学生没有真正读懂文本、题目,没有准确概括、规范答题的意识有关。
3.把握观点、理解分析能力较弱
近几年的高考题都涉及概念理解、观点把握,尤其是近两年的高考,还要求结合文章观点对新材料进行分析,即运用文本的原理解释分析现象。初接触这种题目学生常常会找不到抓手和方向,就是想摘抄几个句子争取点分,也不知往什么方向抄,更不要说还要扣题展开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