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00字。
《漫话清高》学案教案一体化
河北昌黎一中 刘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概括文章的基本观点,领会“清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涵,以及新时代所赋予的内涵。
2、学习文章利用、驾驭论据充分论证观点的方法;在写作实践中注意学习本文举例和分析完美结合的论证方法。
3、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论证不急、不躁,立足于丰富的史实论据,慢慢道来,最后形成一个关于“清高”总的观点和看法,学习本文,要领会文章的这一特征。
二、重、难点:
1、了解“清高”的内涵。
2、当代人如何面对“清高”。
三、基础要点扫描
1、字音识记
褒义(bāo) 汲黯(jí) 怪癖(pǐ) 恬隐(tián) 蓬蒿(hāo) 宫阙(què)
2、字音字形辨识
蒿草(hāo) 宫阙(què) 恬淡(tián)
竹篙(gāo) 上阕(què) 聒噪(guō)
罄露(qìng) 舟楫(jí) 殚精竭虑(dān)
钟磬(qìng) 开门揖盗(yī) 禅让(shàn)
磐石(pán) 缉拿(jī) 肆无忌惮(dàn)
馨香(xīn) 辑录(jí)
3、同义词辨析
树立·竖立
“竖立”的对象多是具体的事物,如:一根电线杆孤零零地竖立在田野里。
“树立”的对象多时抽象的事物,如:树立形象或树立远大理想。
传颂·传诵
传颂:辗转传布颂扬。颂,颂扬,如:全村人都在传颂这他英雄救人的事迹。
传诵:辗转传布诵读,诵,诵读,如:他的名字在民间广为传诵。
4、文学文体常识
(1)金开诚,原名金申熊。1932年生,江苏无锡人。九三学社社员。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北京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主编,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京剧、书法及文艺心理学的研究。著有《文艺心理学论稿》《楚辞选注》《艺文丛谈》《文艺心理学概论》等及论文120篇。
(2)文化随笔,应属于学者散文,它或传播文化知识,或阐释某种学术观点,或评析人文伦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寓理于文,以知启人。这类散文语言极具特色,高雅幽默,修辞巧妙,营造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
四、整体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