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资源是我站特约会员历时三月精心编写的精品资源,根据上传者要求,需要您用我站的精品币才能下载。本站对此系列资源拥有所有版权,下载资源只供本人教学使用,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作商业用途,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中考试题分课精编系列文件,以2013年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依据,精选近5年中考文言文试题和近7年中考诗歌试题分册分课整理,试题、答案均为纯word版,无扫描部分。试题分册分课,按照时间和省市音序排列,易于查找;内容最全最精,分类严格合理,答案解析详尽,排版精美,下载打印即可使用,可谓是绝对超越网络上所有同类资源的超一流精品资源,为2017年全国各地语文教师和学生中考备考提供最强帮助。
共8篇文言文,约228680字。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中考试题分课精编
《桃花源记》
◎名句积累(共19小题)
【2016年江苏省盐城市,2012年宁夏】
1.黄发垂髫, 。(陶渊明《桃花源记》)
【2016年上海市】
2. ,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2016年浙江省温州市】
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陶渊明《桃花源记》)
【2015年福建省莆田市】
4.阡陌交通, 。(陶渊明《桃花源记》)
【2015年广东省】
5.《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的句子 , 。
【2015年江苏省苏州市,2015年辽宁丹东市,2014年内蒙古包头市】
6.芳草鲜美, 。(陶渊明《 》)
【2015年宁夏,2012年上海市】
7. ,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2015年浙江省杭州市,2014年重庆A卷,2014年江苏省南京市】
8.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陶渊明《桃花源记》)
【2014年江苏省徐州市】
9.忽逢桃花林 , , ,
。
【2014年山东省菏泽市,2013年四川省德阳市】
10.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桃花源记》)
【2014年山西省】
11.默写省略的文言句子(不含标点)
《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渔人甚异之。”
【2014年四川省资阳市,2012年贵州省遵义市】
12.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桃花源记》陶渊明)
【2013年湖南省永州市】
13.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 , ”体现了《大道之行也》中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2013年辽宁省营口市】
14.《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 , 。
【2013年陕西省,2012年湖南省郴州市】
15.复行数十步, 。(陶渊明《桃花源记》)
【2013年四川省绵阳市】
16.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2012年广东省梅州市】
17.芳草鲜美, 。(陶渊明《桃花源记》)
【2012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18.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面貌的句子是“ ,
。”
【2012年福建省厦门市】
19.陶渊明,东晋杰出的文学家。他赏花观山,悠然自得:“ ,
。” (《饮酒•其五》)。他理想中的社会,人人自耕自食,真诚相处。桃花源中,自然环境优美:“土地平旷, , ”老人孩子生活幸福:“ , ” (《桃花源记》)
【答案】1.并怡然自乐 2.芳草鲜美3.芳草鲜美,落英纷缤4.鸡犬相闻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落英缤纷(桃花源记)7.阡陌交通8.芳草鲜美,落英缤纷9.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10.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1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12.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中考试题分课精编
《短文两篇》
《陋室铭》
◎名句积累(共32小题)
【2016年广西省河池市,2016年宁夏,2015年广东省韶关市,2015年广东省深圳市,2014江苏省宿迁市,2014年四川省雅安市,2013年湖北省鄂州市】
1.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2016年贵州省贵阳市】
2. ,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2016年海南省】
3.人以德立身,不管身处的环境如何恶劣,只要品德高尚,人格魅力便会芳香四溢。正如《陋室铭》中所云:“ , 。”
【2016年河北省,2014年新疆乌鲁木齐市】
4.《陋室铭》中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
【2016年河南省】
5.风雅是一种生活情调,也是一种精神追求。陶渊明的“ , ”。(《饮酒》),一束花,一抹山,这种随意自然是风雅;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杯酒,一轮月,这种潇洒浪漫是风雅;刘禹锡的“ , ”(《陋室铭》),一架琴,一卷经,这种恬静淡泊也是风雅。
【2016年湖南省衡阳市】
6.在《陋室铭》一文中,刘禹锡写出了自己在陋室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之后,又以“ , ”两句抒发了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
【2016年山东省青岛市,2014年山东省临沂市】
7. ,往来无白丁。(《陋室铭》刘禹锡)
【2016年山东省烟台市】
8.杨绛(1911-2016),我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她一生简朴,家中不装修,一直是水泥地面,白灰墙壁;她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捐资助学,不求回报。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刘禹锡《陋室铭》中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