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题,约8700字。 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适合辽宁省地区使用。
高考语文模拟题
第Ι卷 (选择题 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劲敌 jìng dí 辞藻 cí zăo 同胞 tóng bāo 别扭biè niu
B.畜牧 xù mù 果脯 pǔ 奢靡 shē mí 殷红yān hóng
C.模样 mú yàng 友谊 yǒu yì 叨扰 tāo răo 踟蹰chí chú
D.拘泥 jū ní 撒野 sā yĕ 旋转 xuán zhuàn 答应dā yìng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坐落 老两口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B.布署 杀手锏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C.股份 挖墙角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D.陷阱 莫须有 众口烁金,积毁销骨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沈约将四声运用于诗的格律,主张写诗要做到“一篇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内,轻轻悉意” 。(《宋书˙谢灵运传》)
B.康德对“人是什么”这个命题曾作出这样的回答:人是借助令人惊异的能力——想象力——创造文化的生物。
C.“不要小瞧这几件东西,”老画家饱含深情地轻轻说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啊!”
D.陈阿贵对经营竹器很是自信:怎么用料?怎么加工?什么地方、什么时间销路好?都有很现成的经验。
4、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 悠悠几朵白云,点缀在 的蓝天,这空明的画面会引起你怎样的遐思?
② 数百年的风雨 ,使得这座名噪一时的佛塔斑驳陆离,老态龙钟。
③ 耶鲁大学自建校始,就有这样一条规定:每个学生在每次考试前,必须向学校作出“考试绝不作弊”的书面 。
④ 鉴赏剧本,首先要了解矛盾冲突的性质及起因, 弄清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 完整地把握剧本的情节。
A . 寥廓 侵蚀 承诺 进而/从而
B.辽阔 腐蚀 许诺 进而/从而
C.辽阔 侵蚀 许诺 从而/进而
D.寥廓 腐蚀 承诺 从而/进而
5、下列语句中熟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实行承包之后,学校食堂的伙食物美价廉,吸引了大量学生,一日三餐门庭若市,座无虚席。
B.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也就随之而解决;这个道理,用一句俗语说,就是“拔出萝卜带出泥”。
C.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学会自我调节,遇到问题时,努力超脱些,那些忧愁烦恼就会涣然冰释。
D.一根黄瓜三斤重,一个青椒一盘菜……通过航天育种生产的太空蔬菜令所有人叹为观止,也让我们对神秘太空有了更多的期待。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汽车拉力赛是一项十分艰难的比赛,在漫长的赛途中,经常出现汽车突然熄火或车轮陷进松软的沙中而使选手难以如期到达预定地点。
B.在人类出现之前,生物圈的任何成分都未曾获得力量打破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微妙平衡,正是这种平衡使生物圈成了生命的收养所。
C.猴年春节前夕,辽宁东部山区某山沟里,一只受伤的野生东北虎突然出现,将一名正在打柴的农民咬成重伤后死亡。
D.由于无人管理,“闲夏园”里的大片绿地已经成了垃圾场,每天都有大量的污水、烂菜叶和生活垃圾倾倒在这里。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什么是“黑洞”
“黑洞”这个名词的第一个字“黑”,表明它不向外界发射和反射任何光线或其它形式的电磁波,因此人们无法看见它,它是“黑”的。第二个字“洞”,意思是说,任何东西只要一进入它的边界,就休想再溜出去了,它活像一个真正的“无底洞”。
假如用一盏威力巨大的探照灯向黑洞射去,它是不是就原形毕露了?不,射向黑洞的光无论有多强,都会被黑洞全部“吞噬”,不会有一点反射,“洞”之黑依然如故。
黑洞并非科学家们在一夜之间突然想到的。早在1789年,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就根据牛顿的力学理论推测:“一个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