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中生具有“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为此,特选取人教版初中课本中的九首古代诗歌,设计成客观性自测题,旨在帮助同学们领会诗作所创造的意境,学习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法,品析遣词造句的艺术效果,启发同学们对艺术美的感知。<br>
1、选出对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赏读有误的一项: ( )<br>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br>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br>
A、首联以“清晨”、“初日”点出游寺时间,以古寺”、“高林”烘托幽深气象。<br>
B、中间两联抓住寺中独特景物,运用以静显静的表现方法,塑造了一个幽深奇静、自然高远的境界。<br>
C、末联妙笔传神,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显静,映衬和尚们忙碌的生活。<br>
D、全诗静态动人,借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曲折委婉地流露出仕途失意的沉郁心情。<br>
2、选出对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赏读有误的一项: ( )<br>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br>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br>
A、首联用“朝奏”与“夕贬”相呼应,表明意外获罪之迅速,被贬之遥远,令人怨愤。<br>
B、颔联申诉了诗人因忠获罪、非罪而远贬的无限伤心与愤慨。<br>
C、颈联即景抒怀,大雪封山,有家难归,表现了英雄穷途末路的悲戚。<br>
D、结联情调凄楚,以收埋尸骨的后事相托,蕴含着诗人难以言喻的愤激情怀。<br>
3、选出对夏完淳《别云间》赏读有误的一项: ( )<br>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br>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br>
A、首联是递进关系,“三年”与“又”联用,点示出离乡之久、思念之深、永别之憾。<br>
B、中间二联抒写悲恨之情:颔联着眼于家事,是私,颈联着眼于国事,是公。<br>
C、尾联于悲恨中忽见慷慨之情,面对死亡,没有沮丧,表达了诗人久死不悔的情操。<br>
D、全诗哀而不伤,催人泪下,又教人振奋,充满了悲壮豪迈的气概。<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