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18题,约11150字。
2016-2017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画当体现时代精神
陶小军
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绘画风格,“时代”成为决定绘画特质的因素之一,体现时代精神,也成为中国画创新发展的动力。作为人们主观精神的体现,绘画集中反映了社会大众的审美观念,也折射着社会的精神面貌。
回望历史,新石器的彩陶,简单的几何图案中便表现着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充满神秘色彩。两汉时期,朴拙之外,雄强自信的气息亦显著地体现在绘画等造型艺术之中。在时局动荡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感受到生命无常,纷纷归隐山林,于自然之乐中寻求生命的意义,受这个时代自由又浪漫的精神影响,中国画不管是技法还是理论,都开始走向成熟。隋唐时期,社会呈现出兼容并蓄的繁荣景象,中国画也开始了分门别类的发展。到了宋代,中国画已经形成了山水、人物、花鸟等多个绘画门类,中国画注重营造可居可游的画境,表现出多视角的艺术风貌。至元,郁郁不得志的汉族文人转而投身艺术,文人画精神特质初步形成。明代,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工商业繁荣,中国画艺术在世俗化和商品化的趋势中形成新的特色。清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工商业新贵的崛起,艺术呈现多元化特征,绘画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也愈来愈微妙,越来越多的豪商大贾开始扶植画家,收藏作品,“扬州八怪”与“海派”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发展起来。
曾几何时,中国画创作一度陷入对西方艺术的盲目推崇之中,许多创作者尝试在中国画中植入西方艺术元素,但大多数并未获得想象中的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艺术家在文化认知上的迷茫,在文化耕耘上的不深入。中西方艺术各自有着不同的艺术精神,彼此之间存在的是差异,而不是差距。艺术又是相通的,所以对待西方艺术的影响,中国的艺术家应当理智对待、清醒认知。现如今,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升,中国画坛呈现出回归传统文化精神的趋势,绘画的形式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但客观而言,今天的中国画创作在表现时代精神、引领时代发展上还有一定不足。
一方面,许多艺术家为了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一味地迎合市场,艺术家由引领时代风尚的先锋堕落为屈从市场利益的奴仆。另一方面,一些艺术家为了吸引眼球,片面地追求形式上的新潮,以没有章法、没有灵魂的图形和色块堆砌作品,美其名曰“改革创新”,全无中国文化的精神气质,却也能迎来众人追捧,名利双收。
面对时代精神的缺失,面对参差不齐的创作现状,面对时代提供的创作土壤,作为中国文化精神承载者之一的中国画,理应奋起,焕发新的风貌,担当起中国精神的领跑者,做到“继往开来”。继往,是要求艺术家必须扎根于传统,牢牢把握住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在艺术形式上、艺术精神上遵循文化内在的发展逻辑。开来,是要求艺术家必须面对时代、面对人民,拥有大的文化格局,能够深扎于生活、深思于现实,汲取时代精神的芬芳、针砭社会现象之不足,明真、明善、明美,创作出具有新时代的自信、体现中国时代精神的新画风。
(选自2016年4月10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关于中国画的发展,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新石器时代,人们在彩陶上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表现对自然的崇拜;两汉时期,绘画艺术在朴拙之外,还带有雄强自信的气息。
B.魏晋南北朝时期,虽动荡不安但具有自由又浪漫的时代精神,士大夫归隐由林,寻求生命的意义,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了中国画技法和理论上的成熟。
C.隋唐时期,社会繁荣,中国画开始分门别类地发展;到了宋代便已形成山水、人物、花鸟等多个门类,呈现出多视角的艺术风貌。
D.明清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中国画艺术也逐渐走向世俗化和商品化,许多作品受到豪商大贾的喜爱而被收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绘画体现着人的主观精神,是社会大众审美观念的集中反映,同时也折射着社会的精神面貌,体现时代精神是中国画创新发展的动力。
B.许多创作者做过在中国画中植入西方艺术元素的尝试,但大都以失败而告终,这一结果造成了艺术家在文化认知上的迷茫和文化耕耘上的不深入。
C.在经济高速发展、倡导改革创新的今天,那些一味迎合市场、片面追求形式新潮的艺术作品,看似与时代相合,其实并非真正表现时代精神。
D.当今中国画家汲取时代精神的营养、针砭社会现象之不足,创作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画风,这种做法本身也是对传统艺术精神的继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画学是有生命能变化的,每一时代自有一时代之精神的特质和经验。”画家高奇峰这一论述与本文的观点是一致的。
B.能否体现时代的特征,能否准确地传达出当时社会的精神面貌,应当成为评价绘画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
C.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艺术精神是完全独立的,没有优劣之分,所以中国艺术家应当理智对待西方艺术,不能对其盲目推崇。
D.中国画家牢牢把握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遵循文化内在的发展逻辑,同时结合时代特点,便有可能改善中国画的创作现状。
【答案】
1.D
2.B
3.C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D项,根据第2段中“明代,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工商业繁荣,中国画艺术在世俗化和商品化的趋势中形成新的特色。清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工商业新贵的崛起,艺术呈现多元化特征,绘画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也愈来愈微妙,越来越多的豪商大贾开始扶植画家,收藏作品”可知,中国画在明朝与清朝的发展情况是不一致的。
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根据原文第3段“许多创作者尝试在中国画中植入西方艺术元素,但大多数并未获得想象中的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艺术家在文化认知上的迷茫,在文化耕耘上的不深入”可知,该项因果倒置。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完全独立”说法太绝对,原文第3段提到“中西方艺术各自有着不同的艺术精神,彼此之间存在的是差异,而不是差距。艺术又是相通的……”,可见中西方艺术寄存在差异,又有想通之处。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孙尔准,字平叔,江苏金匮人。嘉庆十年进士。十九年,出为福建汀州知府。宁化民敛钱集会,大吏将治以叛逆。尔准讯无他状,论诛首要,鲜所株连。道光元年,擢安徽巡抚。河南邪匪邢名章等纠众窜颍州,檄按察使惠显率兵驰剿,格杀名章,歼其余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