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九年级语文试卷(选用)
- 资源简介:
共25题,约11910字。
北京市朝阳区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九年级语文试卷(选用) 2017.1
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一、语段阅读(共17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1-5题。(共11分)
【甲】 咏 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乙】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兰、竹、菊被誉为“花中四君子”,分别用以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洁、清逸、气节和淡泊四种品格。梅,枝干疏斜,暗香盈盈,盛开于百花未开之时,常被看作孤傲不群的高洁之士;兰,花香清远,多生于幽僻之处,不因无人而不芳,常被看作只求胸中志向的坦荡君子;竹,虚心劲节,经冬不凋,于风霜凌厉中苍翠俨然,常被视作虚心自持的谦谦君子;菊,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艳于百花凋零之后,历来被看为恬然处世的世外隐士。
1.对文中加点字的间架结构和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送”是左右结构 “恬”的第二笔是“丨”。
B.“送”是左右结构 “恬”的第二笔是“丶”
C.“送”是半包围结构 “恬”的第二笔是“丶”
D.“送”是半包围结构 “恬”的第二笔是“丨”
2.欣赏《咏梅》前四句诗,说说你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分)
答:
3.依据上面的文字进及文化积累进行推断,下列对应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梅
B.空谷有佳人,翛然抱幽独。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 ——兰
C.不论台阁与山林,爱尔岂惟千亩阴。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 ——竹
D.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菊结合
4.除了上面的诗句,古诗词中还有许多描写或赞誉“花中四君子”的诗句,请写出连续的两
句。(2分)
答:
5.综合两则材料中关于梅的信息,用一句话表述你对梅的认识。(要求:用“因为……所
以……”或“不但……而且……”的句式)。(2分)
答:
6.默写。(共6分)
(1)以第一等的襟怀,写就第一等的诗歌。辛弃疾的笔下,孙权“年少万兜鍪, ① ”
的气概,何其豪迈!苏轼密州出猎,“ ② ,西北望,射天狼”,直抒自己杀敌报
国的情怀。
(2)古典诗文的字里行间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范仲淹通过“ ③ , ④ ”,寄
托了戍边将士思乡却不得返的矛盾心情;辛弃疾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
寄之》中“ ⑤ , ⑥ ”,表达自己渴望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但终究不过
是“可怜白发生”。
二、名著阅读(共12分)
7.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回答问题。(共9分)
1.关羽领兵将近汝南,扎住营寨。当夜遇见孙乾,听说刘备在袁绍处,告曰:“吾见兄长一面,虽万死不辞。今回许昌,便辞曹操也。”
2.夺得州县,云长班师回许昌。恐有泄漏,未敢告嫂嫂知。夫人责之受曹操之恩,顿忘旧日之义。云长退,坐立不安,寻思去计。
3.云长拜辞曹操,一连数次皆不得见。即写书一封,差人去相府投递,并将所受金银,封置库中,悬“汉寿亭侯”印于堂上。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