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九年级上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4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1/21 17:04:0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6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7道小题,约12240字。

  北京市大兴区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说明 1.本试卷共12页,满分120分。
  2.本试卷共五道大题,含27个小题。
  3.所有试题答案均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上交答题卡。
  一、基础•运用(共20分)
  请根据要求,完成1~7题。(共15分)
  ①《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它反映了魏、蜀、吴三个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它成功刻画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其中一些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物,像“奸绝”——        、“智绝”——        、“义绝”——        等,更是妇孺皆知。
  ②《三国演义》中涉及到的历史内容、人物姓名、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进行再发挥,这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基本套路。历史演义小说大多是虚实相间,主实重虚;古今兼顾,批古判今。一段故事,叙说两朝的情;一个人物,兼具两朝的性。《三国演义》一方面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了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夸张、美化、丑化等,给予读者一些启发,照顾了统治者希望巩固统治的需要。        。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气势磅礴 (bó )         脍炙人口 (huì)        
  B. 气势磅礴 (bó )         脍炙人口 (kuài)
  C. 气势磅礴 (tuó)         脍炙人口 (huì)
  D. 气势磅礴 (tuó)         脍炙人口 (kuài)
  2.对文中划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方”字的笔顺是:               “再”字的第四笔是: |
  B.“方”字的笔顺是:               “再”字的第四笔是: —
  C.“方”字的笔顺是:            “再”字的第四笔是: |
  D.“方”字的笔顺是:              “再”字的第四笔是: —
  3.根据语境,在文中第②段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它要么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三国时期的历史风貌,要么反映了许多明朝社会内容。
  B.它既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三国时期的历史风貌,又反映了明朝社会许多内容。
  C.它既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许多明朝社会内容,又反映了三国时期的历史风貌。
  D.它要么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明朝社会许多内容,要么反映了三国时期的历史风貌。
  4.三国时期,涌现出一批杰出书法家,钟繇就是其中之一。钟繇是楷书创始人,其书法古朴、典雅,字体大小相间,整体布局严谨、缜密,历代评价极高。请根据以上信息,推断这四幅作品中由他创作的一幅是(   )(2 分)
  5.张飞是个卖肉的屠户,请你为他的店铺选一副对联(    )(2分)
  ( A )        ( B )           ( C )           (D)
  6.上文中所提到的“奸绝”“智绝”“义绝” 依次指的是(    )(2分)
  A. 关  羽    董  卓    诸葛亮    B. 周  瑜    关  羽    曹  操
  C. 诸葛亮    曹  操    赵  云    D. 曹  操    诸葛亮    关  羽
  7.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结合语境分析划线语句有无错误。如有,请改正过来。(3分)
  毛泽东是非常肯定诸葛亮的。他特别爱唱《借东风》和《空城计》。主要表现了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1950年,他对董其武说:“你看过《三国演义》吧?共产党就是以诸葛孔明的办法办事,那就是‘言忠信,行笃敬,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众益’。”诸葛亮与刘备的鱼水关系和七擒孟获的故事,更是毛泽东经常提及的。
  答:       
  8.默写(共5分)
  (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 》)(1分)
  (2)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分)
  (3)        ,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1分)
  (4)古人写诗,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妙的佳句。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与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哲思皆属上品;范仲淹的中“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与王维《使至塞上》中“      ,      ”所绘景象均显边塞独特风景。(2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