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二学业分层测评试题(16套)
- 资源简介: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学业分层测评 Word版含解析16套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学业分层测评1 珍爱生命 我与地坛(节选) Word版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学业分层测评10 历史的回声 六国论 Word版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学业分层测评11 历史的回声 念奴娇 赤壁怀古 Word版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学业分层测评12 慢慢走欣赏啊 荷塘月色 Word版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学业分层测评13 慢慢走欣赏啊 金岳霖先生 Word版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学业分层测评14 慢慢走欣赏啊 林黛玉进贾府 Word版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学业分层测评15 慢慢走欣赏啊 祝 福 Word版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学业分层测评16 慢慢走欣赏啊 边城(节选) Word版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学业分层测评2 珍爱生命 鸟 啼 Word版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学业分层测评3 珍爱生命 最后的常春藤叶 Word版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学业分层测评4 珍爱生命 说书人 Word版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学业分层测评5 和平的祈祷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Word版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学业分层测评6 和平的祈祷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Word版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学业分层测评7 和平的祈祷 落 日 Word版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学业分层测评8 和平的祈祷 图片两组 Word版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学业分层测评9 历史的回声 阿房宫赋 Word版含解析.doc
学业分层测评(一) 我与地坛(节选)
[语言运用层]
1.(2016•全国甲卷)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②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③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④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又都一直讳莫如深,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⑤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⑥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解析】 本题从用错对象、望文生义等角度设误考查成语的使用。①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这里属望文生义。②厝火积薪:比喻潜伏着很大的危险。这里误用为“事先做准备”了。③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使用正确。④讳莫如深:形容紧紧隐瞒。使用正确。⑤安步当车:指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用在此处不合语境,与句中“跑”的意思相矛盾。⑥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使用正确。
【答案】 D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导学号:68440003】
A.我们不但不应该禁止方言,还应该把它保护起来。因为没有什么比这更能展现一个民族的历史,任何方言都是在发展演化后才形成特色的。
B.近来疲软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在通胀得以控制的背景下,中央将把工作重心调整稳定经济增长上。
C.如何打造多层次良性发展的资本市场,解决保险业发展相对缓慢,如何确保银行业安全和有效支持经济稳健发展等,都是“老金融”们要面临的新课题。
D.这个“根”的腐蚀对中华民族来讲是生死存亡的问题,不是某一个人有没有人性的问题,而是我们这个民族能保持自己优良传统的问题。
【解析】 B项,成分残缺,应在“调整”后加“到”。C项,成分残缺,应在“等”后加“问题”。D项,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应在“这个民族”后加“能不”。
【答案】 A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导学号:68440004】
报纸广告增长率从持续了二十年的高位上跌落下来,伴随着的是________。与此同时,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经过十来年的指数性增长,________,未来网络媒体还将呈现爆炸式发展。在这场媒体的变局中,传统报纸的强势地位被从根本上动摇,________。报纸为生存而进行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①年轻读者的流失和发行市场的萎缩 ②发行市场的萎缩和年轻读者的流失 ③开始出现“拐点”
④已经接近“临界点” ⑤行业奶酪会越来越少 ⑥市场蛋糕会越来越小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解析】 读者流失是市场萎缩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
学业分层测评(三) 最后的常春藤叶
[语言运用层]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冥冥中似乎有什么使那片叶子不掉下来,________了我过去是多么邪恶。
②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是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________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
③医生抓住苏艾瘦小的________的手说:“只要好好护理,你会胜利的。”
A.启示 傲然 颤抖
B.启事 傲然 颤动
C.启示 毅然 颤动
D.启事 毅然 颤抖
【解析】 启示: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启事:为说明某事而登在媒体上或贴在墙壁上的文字。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毅然:坚决地;毫不犹疑地。颤抖:发抖;哆嗦。颤动: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答案】 A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导学号:68440019】
A.有些同志对于自己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小的错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十个指头中的一个指头,无关大局。
B.《联合报》引《纽约时报》社论指出,发动这场战争的目标同样没有达成,美国又打了一场莫名其妙的战争,并且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C.今天应邀出席会议的人员中有一位姗姗来迟的老教授,成了众人眼中的不速之客。
D.先前她还是一个羞涩的小姑娘,如今也能明目张胆地上台演讲了。
【解析】 A项,“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的意思。此句应该使用“不以为意”。B项,“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C项,“不速之客”,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多指不受欢迎的客人。“速”是“邀请”的意思。句中使用为望文生义。D项,“明目张胆”,形容公开无所顾忌地做坏事,句中使用不合语境。
【答案】 B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导学号:68440020】
A.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教育背景、充满阳光的心态,都是促进林书豪健康成长的积极因素,是优良环境与个人努力相协调的结果。
B.调查组成员经过两天的现场勘察和调查询问,事故的基本情况已经查清,已确认这是一起由挖掘机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导致的严重伤害事故。
C.最近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都有些失灵,经济惯性下滑过快,为防止出现硬着陆,中央提出了稳中求进。
D.地沟油检测方法当然重要,但也不能光依赖这些方法;检测方法确实是通往食品安全的重要路径,但关键还在于谁来检测、谁来监管。
【解析】 A项,主宾搭配不当,“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教育背景、充满阳光的心态”与“结果”不搭配。B项,语序不当,应把“经过”调至“调查组成员”前。C项,成分残缺,可在“稳中求进”后加“的方针”。
【答案】 D
4.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深刻地领悟到由于“友情”,贝尔曼冒雨去画一片常春藤叶,最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正是由于“爱心”,人与人之间的友情才显得弥足珍贵,进而重新点燃了琼珊对生的渴望。请你仿照下面的例句,以“爱心”为话题,再续写两组排比句。
例句:爱心是一缕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语句的仿写,一要清楚例句的结构及所用的修辞手法,二要注意与例句的衔接及整句话的语言风格。
【答案】 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 使身处绝
……
学业分层测评(五)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语言运用层]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索科洛夫17岁时十月革命________,国内战争时参加了红军。
②近日在“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建言献策”系列研讨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要建立地方政府激励机制,让省政府、市政府、县政府把更大的________用在教育上。
③如果欧美储蓄率上升到6%~8%,就意味着6 000亿美元的消费市场的________。
A.暴发 工夫 消失 B.暴发 功夫 消逝
C.爆发 功夫 消失 D.爆发 工夫 消逝
【解析】 “暴发”指突然发财或得势,也指山洪、疾病等突然而猛烈地发作;而“爆发”指蓄积已久,突然发作或迸出,可指火山、情绪、革命、战争等突然发作。①句中指战争,用“爆发”。“功夫”偏指花费的时间、心思或精力,还指本领、造诣或武术。②句中指要花费心思和精力,故用“功夫”。“消失”侧重于事物现象的不再存在,在变化中历时较短;“消逝”侧重于过去了或不见了,常用于时间。③句强调“消费市场”的不再存在,故用“消失”。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导学号:68440040】
A.他这次回乡,不再是先前外出打工时的模样,你瞧他,西装革履,真可谓是衣锦还乡。
B.女主人给他在盘子里倒了菜汤,看他怎样狼吞虎咽地吃着,看得掉下眼泪来。
C.索科洛夫和同是孤儿的伊林娜结婚后,生了三个聪明懂事的儿女,一家五口相敬如宾,欢乐幸福。
D.我小心翼翼地把他放在床上,把车子开到大谷仓,卸了粮食,又把车子开到停车处,连忙跑到铺子里。
【解析】 A项,“衣锦还乡”古时指做官以后,穿了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向亲友夸耀。B项,“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C项,“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只能用于形容夫妻,不能用来形容他人。D项,“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也不敢疏忽。
【答案】 C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导学号:68440041】
《一个人的遭遇》标志着肖洛霍夫已从“顿河的歌者”上升为苏联人民命运的关怀者与同情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这方面,他将叙述的重点聚集在人的心灵上
②视野还不够开阔
③他概括了所有苏联普通人在战争中的命运
④如果说他在这之前的创作具有某种乡土色彩
⑤那么在这部小说中
A.②③④①⑤ B.④②①③⑤
C.②④①③⑤ D.④②⑤③①
【解析】 ④②介绍之前创作的特点;①③⑤介绍之后创作的特点;根据“如果”“那么”判断④⑤分别排在两部分之前,故答案选D。
【答案】 D
4.依照画线部分内容在横线处填写句子。
【导学号:68440042】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塑造了有着坚毅、温情性格特征的英雄形象。说他坚毅是因为他勇敢奔赴战场,被俘后熬过了集中营凄惨的生活,逃回后又顶住了失去所有亲人的沉重打击。说他温情是因为他
……
学业分层测评(十六) 边城(节选)
[语言运用层]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放纵地去想到这样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B.且可看见翠翠安排晚饭在灯光下跑来跑去的影子,今天情形竟不同了一些。
C.一切全像是祖父说的故事,翠翠只是稀里糊涂地躺在粗麻布帐子里草荐上,以为这梦做得顶美顶甜。
D.沈先生的《边城》用长篇大论的篇幅,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湘西风光、风俗图。
【解析】 A项应为“放肆”,表示无所顾忌;C项应为“迷迷糊糊”,与后文的“躺”“梦”相对应;D项,“长篇大论”是名词不宜作定语,且语义也不相合。长篇大论:滔滔不绝的言论或篇幅冗长的文章。
【答案】 B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导学号:68440142】
A.我们都知道,《边城》的作者沈从文不仅小说写得好,晚年从事古代衣饰研究也很有成就,可以说是文学创作的多面手。
B.从意念可以致偏导弹、大兴安岭灭火的严新,到凭着一张嘴要炸开喜马拉雅山让高原变绿洲的牟其中,个个呼风唤雨,可就是有人在相信他们。
C.世界名校的学生与中国学生零距离交流,他们感到惊讶的是,很多中国学生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但开场白几乎一模一样:“我教你一首中文诗吧!”
D.跟高中毕业生赵仪聊天,最为惊讶的是她居然什么都懂,天文地理人文自然,样样来得了,哪里像个15岁的孩子,其综合素养像个有一定水准的成年人。
【解析】 A项,不合逻辑,前面仅说沈从文小说写得好,后面就说他是文学创作的多面手,不合逻辑;B项,“从意念可以……大兴安岭灭火”,搭配不当;D项,“综合素养像个……成年人”,主宾不搭配。
【答案】 C
3.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的几个分句,逻辑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导学号:68440143】
翠翠不能忘记祖父所说的事情,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地在各处飘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①上了白塔 ②到了船上 ③摘虎耳草 ④又复飞窜过对山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 ⑤下了菜园
A.①②④⑤③ B.①⑤②④③
C.④③①⑤② D.①④③⑤②
【解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句意的衔接,“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句意衔接紧密,且③在④后,可排除D项。“上了”“下了”词语相对,语意相连,衔接紧密,且⑤在①后,据此可排除A、C两项。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