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之作文 (10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7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1/14 12:09:0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9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17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之作文
16-1a.doc
16-1b.doc
16-2a.doc
16-2b.doc
16-3a.doc
16-3b.doc
16-4a.doc
16-4b.doc
16-5a.doc
16-5b.doc
  [原题回放]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典文展示]
  致陈先生的一封信:做个敬畏生命的人
  陈先生:
  您好!您的遭遇,我在网上略有了解。我想说,如果是我,也会如您女儿一般对您进行举报。我这样做,不仅是因为您的所作所为违反了交规,更是因为当您开车载着家人时,那个接通的电话已
  [审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立意。
  两座悬崖,中间隔着一条又深又宽的峡谷。女巫站在这边,秃鹫站在那边。秃鹫不断召唤女巫跳到它那边来。女巫说,峡谷太宽,她跳不过去。秃鹫对女巫说,不要用消极的思想打败自己,只要她有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就能做成任何事情。女巫在秃鹫煽动下,热血沸腾起来,她真的开始感到世界上没有她做不到的事,于是,一挺胸,一弓腰,向对面的悬崖猛冲过去。结果,女巫并没有跳过峡谷。秃鹫看着掉入峡谷的女巫,自言自语道:看来,光鼓动她的热情是不够的,还得教她如何锻炼腿部肌肉。
  答:
  答案:1.审题提示:
  从秃鹫的角度:引导别人要根据其实际进行。不切实际的鼓动会酿成悲剧。狂躁的激情要不得。不要等悲剧发生了才反思。及时总结教训。
  从女巫的角度:不能偏听偏信,要有自知之明。认清自己。抵达目标、实现理想,光有头脑中的热情、胆量和勇气是不够的,更多的时候,还得从脚下的事情做起,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努力锻炼“腿部肌肉”,不断提高自己跨越障碍、战胜困难的能力和水平。注重平时的锻炼积累,才能跨越障碍,取得成功。
  2.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立意。
  生活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峡谷中的雕用一种特殊的树枝筑巢。这种被称为“铁树”的树枝不但十分坚硬,而且还生长着许多刺,使得雕巢能够牢固地建在峡谷的悬崖上。巢建好后,雌雕还要在上面铺上树叶、羽毛、杂草,防止幼雕被刺扎伤。
  随着幼雕的渐渐长大,雌雕开始撤去巢内的树叶、羽毛等物,让树枝的尖刺显露出来。巢变得没以前那么舒适了,幼雕纷纷躲到巢的边缘。这时,雌雕就逗引它们离开巢穴。一旦幼雕离巢后向下坠落,它们就拼命地扑打着翅膀阻止坠落,接下来的事情对于雕来说再自然不过了——它们开始飞行。
  答:
  [原题回放]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典文展示]
  专注自我,共同推进社会文明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你是掌管一个公司的老李,还是普通的技工老王,抑或是自由职业的摄影师,只要你自己愿意,都能走出精彩的人生。而且,不同的你我,通过各自的精彩,最终共同推进了社会文明。
  那么,他们都是如何实现的呢?我认为,一个人,关键在于不要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应努力专注于自我,努力提升自我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耕耘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收获丰年!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却总是奢望别人闪光的人生,总以为别人是在走一条幸运的路,只有自己始终走在泥泞中。其实,不管选择什么样的事业,我们都要经历水深火热的艰苦一面之后,生活才会更多地展现出甜蜜幸福的一面。正如梵高所言,“栗子,是从火中取出来的”。也就是说,专注于自我,首先,始终要有努力、吃苦的人生意识。
  孰不知,专注自我,才能用精心打造精致,走出坚实的人生之路。掌管公司的老李,怎么带领公司走进国际化领域的?想想马云就知道了,他让阿里巴巴成为了真正的世界级品牌,而他自己被大众认为是商业领袖。他的人生现在是熠熠闪光,但在这背后,他充满激情拼足了劲耕耘阿里巴巴的每时每刻,我们何曾看见?可以说,他用他的精心精致打造了一支生死相依的创业团队:客户第一、拥抱变化、共享共担、永不言弃。他在他经营的道路上,专注自我,步步为营,走出了坚实的每一步,最终走向了宽广。并且,他用他的传奇神话推进了我们社会的繁荣。
  老王从事着焊接的工作,看起来有点卑微;但是他同样专注于自我提升,最终变成了国际大牌工匠,同样值得
  [拟题训练]
  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进行立意,然后为每则材料至少拟出四个标题。
  1.有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兄弟俩睡在一顶蚊帐内,分睡两头,帐内有蚊子,谁也懒得赶。兄弟俩被蚊子咬得睡不着,就用妈妈准备好的蒲扇只把自己这一头的蚊子赶走。赶来赶去,蚊子依旧在帐子里咬人。”
  答:
  答案:1.从兄弟俩只顾自己一头,不顾对方一头,可拟出——“要关心他人”“不要以邻为壑”。
  从兄弟俩没有联合起来共同赶蚊,可拟出——“齐心协力才能消灭蚊患”“各自为阵,后果不堪”。
  从兄弟俩都没彻底将蚊子赶出帐外,只顾眼前片刻安宁,可拟出——“把眼光放远一点”“鼠目寸光者,戒”。
  从兄弟俩赶蚊的后果,可拟出——“自私自利终将害自己”。
  从妈妈已为他俩预备好蒲扇而二人却不能赶走蚊子,可拟出——“青少年要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从兄弟俩赶蚊子毫无结果,这不是数学上的1+1=2,而是实际效果中的1+1=0,可拟出——“1+1=0”。
  2.两只饥饿的狼,发现了一片肥美的草地。一狼大喜。“这草我们又不能吃,你高兴什么呢?”另一只狼不解地问。“但羊爱吃呀。”此狼说完,便朝一个方向飞奔而去。“你去干什么?”那只不解的狼问。“我得设法把这个好消息转告给羊。”飞奔的狼回答说。
  答:
  [原题回放]
  (2015•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典文展示]
  走进香山之中
  北京的香山就是一个小小的自然圈,秋天的它是那么的美,如同一处火的海洋。走进其中,就如走进自然。
  走上香山的林间小道,踩着落叶吱吱作响,微风吹动,一片片绿的、黄的、红的树叶轻飘飘地散落,带着自然的清新味道蔓延在人们的嗅觉之中。香山的土地是那么的柔软,踩上去如同踩在一块海绵上,时不时浸出一点水来,使鞋子沾满土的气息。落叶铺在地上,形成一道红火的小径,待秋天一过,它们化为养料,化作春泥,使香山的树长得更加茂盛,也让这里的风景更加美丽。
  茂盛的树上有鸟类鸣叫,婉转的歌声犹如天籁之音,引得我们幻想这些鸟类的模样,它们的样子肯定是极可爱的吧!一只不知名的鸟儿从一处枝头扑棱扑棱地飞向空中,带着自己的希望向天边飞去时,也让我知道了自然的神奇,鸟儿带我走进香山的自然。
  秋天的香山,美的是这里的树,红中夹带着黄与绿,错落有致,树的根须向地下垂直蔓延,突出它们的年龄以及经历过的沧桑。这里的树我大多叫不上名字,但又何必去了解它们的名字呢?我们是来
  [片段训练]
  1.“慢”似乎与现代生活极不合拍,但却是一种诗意的生活。请以“慢”为抒情对象,写一个片段,注意多角度使用修辞手法。不少于300字。
  答:
  答案:1.(示例)慢,好比是人生的等待,有时像岩石,是一种顽强;有时像轻竹,是一种坚定;有时像古藤,是一种柔韧;但更像是孕育万物的土地,是一种成熟。慢,好比一个储蓄罐,需要一点一点地积累才能看到金光闪闪;慢,好比是秋季枝头树叶对故乡的思念;慢,好比那以柔克刚的太极,缓缓之中凝聚无尽的力量。慢,好比是一条小溪,弯弯曲曲地流淌在山林之中,草原之上。它没有大江大河的澎湃,也没有瀑布山川的一泻千里。但是它有隐者追求的静美,有诗人追求的幽深,更有画家追求的仙境。
  慢,行走在城市的狭长小巷中,它就是一种另类,悠闲的节奏让城里人讶然;慢,行走在山间小路上,它就是一种放松,路边的美景让乡里人陶醉;慢,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它就是一种哲学,从容的睿智让人生淡然。
  慢,是21世纪等待灵魂的一种抽动;慢,是抽动心灵后惯性的一种感动;慢,是感动后对未来的一种幻想;慢,是超脱幻想、坦荡人生的一种境界。品析慢的艺术,回归慢的情趣,生活自有别样风情。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有一回,日本歌伎大师勘弥扮演一位徒步旅行的百姓,正当他要上场时,一个门生提醒他:“师傅,您的鞋带松了。”他回了声“谢谢你”,然后立刻蹲下,系紧了鞋带。当门生走到舞台入口处时,他却又蹲下,把鞋带又弄松了。显然,他是想以松垮的鞋带表达一个长途旅行者的疲惫。那天,有位记者恰好看到了这一幕,戏演完后,他问勘弥:“您为什么不当场教那位门生呢?”勘弥答道:“别人的亲切必须坦率接受,要教导门生演戏的技能,机会多得是。在今天的场合,最要紧的是要以感谢之心去接受别人的亲切关怀,并给予回报。”
  勘弥的美德令人肃然起敬,感佩不已。请根据上面的材料,以“回报”为话题写一段文字,力求有文采,不少于200字。
  答:
  答案:2.(示例)自然万物互相依存着:草色变得翠绿,是对根须最好的回报;百花争奇斗艳,是对绿叶最好的回
  [原题回放]
  (2015•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典文展示]
  言自心,文成人
  古人云: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作者的性格特质乃至人品在很大程度上都溶解在个人作品之中,性格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固然“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文品与文章有背离的可能,然也有边角可见其为人。
  内在人品、精神形象与外化表现息息相关,即便达不到
  [片段训练]
  1.以“那双眼睛一直在看我”为开头,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注意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100字。
  答:
  答案:1.(示例)那双眼睛一直在看我,那是母亲的眼睛。母亲住在乡下,我们姐弟四人都不在她的身边。岁月不饶人,母亲的头发白了,背也有些驼;而我们姐弟四人却谁也不能抽出时间,陪一陪她,帮一帮她,只是在周末去看看她。我每次到家后匆匆离去,她总是送我到门口,用那双慈祥的眼睛一直看着我走远,又走远。
  2.以“翻开浩瀚的历史画卷,许多历史人物脱颖而出,向人们诉说着尊严”为开头,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注意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150字。
  答:
  答案:2.(示例)翻开浩瀚的历史画卷,许多历史人物脱颖而出,向人们诉说着尊严。从在北海牧羊十九年而从未背弃祖国的苏武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从置生死于不顾、愤怒销毁鸦片的林则徐到巴黎和会上从容不迫、昂首挺胸的顾维钧,他们用尊严描绘着自己的人生。尊严之歌穿越岁月的风尘而历久弥新;尊严之歌趟过历史的长河而亘古不变。
  3.请以“感激”为话题,写一段抒情性的文字,注意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150字。
  答:
  答案:3.(示例)心存对阳光雨露的感激,
  [原题回放]
  (2015•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有时,走错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没有走错了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
  ●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上面三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典文展示]
  敢问路在何方
  马云开辟互联网时代之前,没人知道有这样一条路,大家苦苦摸索的或许是别的热门行业,后来马云开掘出了这样一条路,越来越多的人跟上马云的脚步,于是路渐渐宽广了起来,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的确,世界上本来是没有路的,杂草丛生或者泥水横流,每个人都有相同的迷茫怅惘,不知道怎么迈出第一步,于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引领众人开辟了一条路。
  什么路走不了?刀山火海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海洋高山也都有齐全的设备助我们翻江越海,没有不敢走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就像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做不成事的人一样。所谓事在人为,一个人要努力、勇敢,充满希望,便什么路都走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斯蒂芬•霍金在他的著作《果壳中的宇宙》里曾引用过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的一句名言:“即使我被关在果壳之中,仍然自以为是无限空间之王。”这个被禁锢在轮椅上的科学奇才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哈姆雷特也许是想说,虽然我们人类的肉体受到许多限制,但是我们的精神却能自由地探索整个宇宙。”2006年6月19日,霍金在人民大会堂作了题为“宇宙的起源”的演讲。他用行动和思想告诉我们,什么才是“果壳中的无限空间”。
  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肉体总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果壳”般的限制与束缚。但是,人毕竟是有灵性、有思想的,会在“果壳”中开拓出“无限空间”。
  请以“果壳中的无限空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这个题目是比喻型的,做这类题首先要理解题目的喻义。由材料可知,“果壳”是指限制和束缚人的肉体的各种客观条件,它的范围很广,如生理上的疾病、经济上的困难、守旧人物的阻挠等。换句话说凡是对自己不利的东西都可以称为“果壳”。“无限空间”是指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客观条件的束缚,从而自由翱翔的精神世界。实际上,这是一道讨论主观与客观关系的辨析题,写作时着力点应放在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上。
  如果写记叙文,可以写一个残疾人如何克服生理局限,努力追求精神的自由;可以写一个叛逆者如何不顾世俗的眼光,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可以写一个失意者从书中寻找力量和慰藉,最后东山再起;可以写某位艺术家突破原有观念的束缚,创作出传世名作……不管写哪方面的内容,都要突出主人公是如何突破“有限空间”,拓展出“无限空间”的。
  如果写议论文,应当通过狭小的物质空间或肉体局限与无限的精神空间之间的关系,论述人类追求精神自由的必要性和途径,强调主观能动性对突破客观限制的作用。文章的结构可以根据内容而定,通常可以采取“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