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1680字。
山东省济宁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一个草长莺飞的晚春,我终于踏进细雨菲菲、烟染翠柳的江南。车子停在一个浓绿掩映 、 氤氲笼
①
罩的村头。倏地,车内沸腾了:“这就是西递 ! ”这就是“桃花流水,渔郎泛舟”的世外桃源的西递。
②
跃入眼帘的,是一座巍峨的青石牌坊。牌坊的主人胡文光,是西递文化的践行人,他使世人为西递(传诵/传颂)着佳话,经久不息。过了牌坊,就是西递村了。青一色的的徽派建筑,一个个生动的人物、一幅幅花鸟山水都赋予了这一门一扇、一窗一棂各自的灵魂。一踏进气势恢弘、陈设典雅的“玉瑞堂”“桃李园”“敬爱堂” …… ,迎面而来的都是一幅幅启示后人的楹联书画。百转千回,我就这样穿厅进堂,
③
(徜徉/徘徊)在西递先人温馨儒雅的氛围里。虽然堵堵马头墙已披上苔藓,根根雕梁画栋于岁月里褪色,但依旧可以想象当年工匠们云集西递的场面。男孩十一 、 二岁就要外出学习经商,走出了一条“儒”、
④
“商”、再“儒”、再“商”的人生之道。一个“奋”字,何止体现在“儒”“商”里,分明是(贯穿/贯串)了整个人生。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氤氲(yūn) 细雨菲菲 B.赋予 草长莺飞(cháng)
C.苔藓(xuǎn) 世外桃源 D.楹联(yíng) 雕梁画栋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传颂 徜徉 贯穿 B.传颂 徘徊 贯串
C.传诵 徜徉 贯串 D.传诵 徘徊 贯穿
3.文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攀登到一片嶙峋的乱石上了,那时澎渤大作,振聋发聩,玉花飞溅。我全身濡湿,衣履俱透。原来我们正站在尼亚加拉大瀑布的下面,只见巨浪滔天,劈空而下。
B.围棋棋艺的提高,天赋只是一小部分,真正提高实力的,只有两个字“勤奋”。所以,建议初学围棋者,每天都要不胜其烦地做死活对杀题,和棋力相当者对弈。
C.对于备受关注的延迟退休问题,有关人士称,改革不会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任何方案的制定,主事者都不应该先入为主,师心自用,而是要取决于大多数人的意见。
D.做事先做人是为人处世、工作生活中的一条清规戒律。我们要取得成功,首先要修炼内功,提高自己的品质修为,只把眼睛盯在事上,无视或轻视做人,是不可取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济宁市泗河保护管理条例》是我市制定的第一部地方性水利法规,也是我市水利领域的一件大事,对于协调各方利益、保障泗河综合开发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B.通过培育建设特色小镇,将有助于打破目前现代城市街区功能单一、生活单调、人情冷漠的尴尬局面,避免现代城市沦为只见车水马龙、只闻马达声响的空虚之城。
C.网络文学冲破了传统文学的樊篱,不仅使各个社会层面的文化内涵得到全方位的表现,而且增加并且拓宽了文学自身内部的容量和限度,扩大了文学的影响力。
D.经典舞剧《丝路花雨》以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将瑰丽多彩的敦煌壁画搬上舞台,被誉为“舞动的丝绸之路”。首演至今,已演出2800余场,观众超过400万人次。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在中华大地上生活的先民,恐怕和其他地区的许多民族一样有着大略相同的发展路径,先是采集狩猎,再是游牧和畜牧,然后过渡到畜牧和农耕,并且萌芽了手工业。说到根,中华文化的根主要在农耕文化。
在中华大地上,农耕时代很长。这正是人和人的关系最为密切的时代,也是人和大自然的关系最为密切的时代。也正是在农耕时代,人类开始有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