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测评试题(24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粤教版 / 高中试卷 / 必修四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64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1/7 14:13:2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
  • 下载点数: 1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4测评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4单元综合测评:1(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4单元综合测评:2(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4单元综合测评:3(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4单元综合测评:4(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4模块综合测评(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4学业分层测评:1 时评两篇(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4学业分层测评:10 阿Q正传(节选)(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4学业分层测评:11 变形记(节选)(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4学业分层测评:12 失街亭(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4学业分层测评:13 棋王(节选)(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4学业分层测评:14 孔孟两章(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4学业分层测评:15 劝学(节选)(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4学业分层测评:16 过秦论(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4学业分层测评:17 师 说(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4学业分层测评:18 晏子治东阿(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4学业分层测评:19 谏太宗十思疏(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4学业分层测评:2 论“雅而不高”(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4学业分层测评:3 呼唤生命教育(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4学业分层测评: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4学业分层测评:5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4学业分层测评:6 拿来主义(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4学业分层测评:7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4学业分层测评:8 米洛斯的维纳斯(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4学业分层测评:9 宝玉挨打(含解析).doc

  单元综合测评(一)
  (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
  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为将事故的危害减到最小,相关领导应对迅速,下车伊始便认真查看具体情况,指挥调度,赢得了群众和媒体的普遍好评。
  ②距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仅有数月时间,主办方积极筹划,严阵以待,力争在办好“节俭奥运”的同时,也办出一场精彩奥运。
  ③目前各大媒体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鲜活的事例、感人至深的典型、鞭辟入里的评论吸引了大批受众。
  ④中央公布的八项规定,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诚为清规戒律,不容违犯,它是使我们的党风、政风日渐好转的重要保证。
  ⑤3月16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他的谈话风趣别致,妙语连珠,赢得了到场记者的掌声。
  ⑥在刚刚举行的第35届香港金像奖颁奖晚会上,首次担任主持人的刘青云没有出现怯场的情况,他侃侃而谈,显得非常镇定从容,让人印象深刻。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③⑤⑥  D.②④⑤
  【解析】 本题从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误用褒贬等角度设误考查成语的使用。①下车伊始:旧时指官吏初到任所,现指刚到一个新地方或新工作岗位。此处望文生义。②严阵以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此处用错对象。③鞭辟入里:鞭打触及到了衣服的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形容“评论”正确。④清规戒律:僧尼、道士必须遵守的规则和制度,借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此处误用褒贬。⑤妙语连珠:巧妙风趣的精彩话语一个接一个,好像珠子串在一起。此处使用正确。⑥侃侃而谈:形容人健谈有风度,多指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此处使用正确。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作为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是世界多极化进程中两支重要力量,中国和印度能否处理好彼此间的关系,关乎两国的快速发展。
  B.素质较高的劳动力是发达国家长期积累的结果,在此前提下,延迟退休年龄成为发达国家解决劳动力短缺等问题的有效政策选择。
  C.智能运动手环为用户利用智能技术提供人性化的便捷服务,并且根据消费者的生活习惯、操作习惯来满足其功能诉求和心理需求。
  D.虽然有些城市已经开启跨境电子商务试点,但是其发展依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跨境电子商务要实现发展,重在打破制度壁垒是关键。
  【解析】 A项,搭配不当,“中国和印度能否处理好彼此间的关系,关乎两国的快速发展”两面对一面。C项,语序不当,“为用户”移到“提供”的前面。D项,结构混乱,“重在打破制度壁垒是关键”改为“重在打破制度壁垒”或“打破制度壁垒是关键”。
  【答案】 B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古人说仓颉造字,仓颉实际上是一个集合名词,是我们所有祖先的名字。____________,这些由点横撇捺交织错落成的符号如同粒粒精致而有营养的粮食,滋养我们的民族文化走向更加深邃的空间。
  A.华夏子孙无尽的创造力展现在汉字上,造就了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系统
  B.汉字展现了华夏子孙无尽的创造力,造就了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系统
  C.造就了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系统,也展现了华夏子孙无尽的创造力
  D.造就了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系统,把华夏子孙无尽的创造力展现出来
  【解析】 “这些由点横撇捺交织错落成的符号如同粒粒精致而有营养的粮食”中的“这些”很显然是指代“汉字”的,所以横线处句子的主语应是“汉字”,“造就了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系统”也是“汉字”之功,所以答案选B。
  【答案】 B
  4.给下面一段打乱顺序的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火灾时,高耸的山墙可阻止火势蔓延和侵入。
  ②民间还有“镬耳屋”蕴含富贵吉祥,丰衣足食一说。
  ③镬耳屋是岭南传统民居的代表,因其山墙状似镬耳,故称“镬耳屋”。
  ④微风吹动时,山墙可挡风入巷道,进而通过门、窗流入屋内。
  ⑤镬耳状建筑具有防火、通风性能良好等特点。
  ⑥镬耳屋以广府风格的民居建筑为主要代表,潮汕、客家的民居建筑亦有类似镬耳山墙。
  A.③⑤④①⑥②     B.③②⑤①④⑥
  C.③⑥⑤①④②  D.③⑤①④②⑥
  【解析】 ③是总起句,介绍何为“镬耳屋”;通过⑤中“防火”“通风”的顺序可以确定①④的位置;②句中的“还有”确定其顺序要在⑤①④的后面;⑥为总结句。
  【答案】 D
  二、阅读理解(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18分)
  大学的三种精神
  ①青年来到大学,不是为了学习怎样成为社会机器中一个更有效的齿轮,而是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梭罗说,一棵树长到一定的高度,才知道怎样的空气更适合。人也是如此。而大学,就是要将适合的空气置于青年鼻尖。
  ……
  单元综合测评(三)
  一、基础巩固(16分,每小题4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胡荷戈坐在角落里,看着剧本,全神贯注,目不斜视,仔细地揣摩着自己所扮演的剧中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②雍正朝的珐琅彩瓷在装饰纹样上,由于皇帝亲自发出“秀雅”“细致”的要求,并指定唐岱、郎世宁等国手为之制作稿样,无论是满饰纹样或装饰有诗、书、画、印四种元素的组群,无不蔚为大观。
  ③远山含黛,近水楼台。夜幕中,美轮美奂的好溪楼变得一片璀璨。昨晚,好溪堰源头首次亮灯,此次亮灯区域为好溪堰堰头到青林村桥头,总长约400米,古朴的亭台楼阁在灿烂的灯火下变成了天上宫阙。
  ④无论PM2.5浓度多高,雾霾持续时间多长,只要一刮风下雨,就立即烟消云散,但是靠天治霾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优化能源结构才是根本。
  ⑤由于动乱不断,叙利亚、利比亚等国家许多贫民被迫跨越地中海,分批逃难至欧洲大陆,本来幸福的家人,因战争而风流云散,难得一见。
  ⑥卢嘉川不说话了,正襟危坐,目不转睛,苦苦地思索着,想找出一个理由来打发这位难缠的客人。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③④⑤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目不斜视:眼睛不偷看旁边。比喻为人行止端方。也形容只朝一个方向看。此句用来表现人物看剧本时凝神专注,应该用“全神贯注”。②蔚为大观:发展成为盛大壮观的景象。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此处语境强调珐琅彩瓷“精致”,应该使用“精妙绝伦”。③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也形容装饰、布置得非常漂亮。使用正确。④烟消云散:比喻事物消失净尽。使用正确。⑤风流云散:风吹云散,踪迹全消。比喻原常相聚的人飘零离散。使用正确。⑥目不转睛:形容注意力集中。此句用来表现人物神情严肃庄重,应该用“目不斜视”。
  【答案】 D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__①__写出浓浓春意,__②__把视觉与听觉结合在一起写出了场面感。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般人可能__③__经历过,__④__,__⑤__像李清照这样的高手,__⑥__能传神地将这精微的心理描写出来。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不仅 而且 都 但是 只有 才
  B 不但 而且 都 / 只有 才
  C 不仅 而且 / 但是 不仅 才
  D 不但 而且 / / 不仅 还
  【解析】 ③根据语境可推断此处应填“都”,排除C、D两项。④根据上文说的是某种情感大家都经历过,下文说的是像李清照这样的高手才能写出来,推断此处为转折关系,排除B项。
  【答案】 A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从两弹一星研制、嫦娥探月飞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通运行到神舟飞船成功发射,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取得突破,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是几代航天工作者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取得的。
  B.昨晚,世界小姐中国区总决赛在深圳海上世界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30名佳丽经过激烈角逐,27号选手杜旸最终摘得本届世界小姐中国区总决赛桂冠,16号徐聪聪和30号闫婷分获亚军和季军。
  C.天文学家认为,由于彗星自身温度极低并置身于“天寒地冻”的宇宙空间,因此自太阳系诞生以来,彗星成分几乎不变,对这些成分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揭开太阳系形成的诸多奥秘。
  D.音乐剧《元培校长》塑造了以蔡元培为首的爱国知识分子为民族独立、自由、平等的社会理想而努力的“栋梁”形象,以及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观念和冲击旧文化体制取得的成就。
  【解析】 A项,句式杂糅,“靠的是……”和“是由……取得的”杂糅在一起。B项,暗中更换主语造成成分残缺。“30名佳丽经过激烈角逐”没有谓语,主语换成“27号选手杜旸”。D项,搭配不当,“塑造了”不能搭配“教育观念和成就”,把“以及”改成“展现”一词。
  【答案】 C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会过得快乐吗?________________。一个没有生活目标的人,就像在沙漠中迷路的骆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所以说是生活目标而不是人生目标,________________,而我们很多人短时间内实在弄不明白一辈子到底要干什么。________________,所以,为一年的生活定下目标就可以叫做生活目标。
  ①迷茫和绝望会充满了心田
  ②快乐的第一要素是有生活目标
  ③不再给快乐留下丝毫的空间
  ④但是我们想清楚一年之内到底想干什么还是相对容易的事情
  ⑤是因为人生目标是一辈子的事情
  A.⑤③①②④     B.②③①④⑤
  C.②①③⑤④  D.⑤①②③④
  【解析】 第一处横线,选项所提供的填入语句是②或⑤,只有②前承“快乐”,后接“生活目标”,理应选②。如此可排除掉A、D。第四处横线。注意前句有“之所以”,属典型的因果倒装标识,理应选填有关联词的“是因为”的句⑤。第五处横线填入④与前句亦可衔接,故可选定答案为C。
  【答案】 C
  二、阅读鉴赏(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马兰花
  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
  ……
  模块综合测评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当“中式教育”遇上英国土壤
  黄培昭
  英国广播公司有关中国老师在英国教学经历的纪录片本周播放了最后一部分,那些接受“中式教育”的英国学生最终在各个科目中得到很好的成绩。不过,这期间引发的各种争议值得人们再度思考。
  中国老师在英国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许多尴尬,实际上是在两个文明和两套社会体系坐标下,不同教育理念、思想、模式等发生碰撞后产生的结果。英式教育,大体可称之为“快乐教育”,其推崇的观念在于:教育的艺术,是唤醒孩童天生好奇心并在未来满足它的艺术;而好奇心本身的鲜活及益处,与内心的满足及快乐成正比。笔者曾到英国的一些中小学采访,还参加过家长会,发现学生们笑意盈盈的时候居多,少见眉头紧锁、满脸严肃。
  中国乃至东亚的教育,非常重视和强调扎实的基础知识,讲究学生的“勤学苦练”。最常说的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学校都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施教,因而基础教育水平极高。学生们吸收了丰富的基本知识,掌握了应试技能,这都是英国学生所缺乏的,英国学生的数学等基础学科水平普遍较差,甚至要低于中国一两个年级。在英国,时常听闻有些学生遇到考试神经紧张,甚至还需要考前心理舒压。看来,快乐也是有代价的。
  不能否认的是,貌似以“玩乐”为主的英式教育,对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想象力等大有裨益,这也对学生进入高等教育后进行学习、科研潜力的爆发进行了铺垫。笔者发现,英国中小学更注重艺术、文学等课程的设置,而不认为苦练加减乘除等计算技巧很有需求。支撑这一观念的人认为,在计算机广为普及的今天,已没必要再让人脑来做最基本的运算活动。相反,艺术、文学能够启迪人的心智,激发学生们的潜能,唤醒他们心中的审美等,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使他们进入大学后,在学习能力与职业竞争力等方面,能够后来居上。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英国教育就是“放养”模式。他们认为若在“圈养”的框架下,学生们中规中矩,束手束脚,虽然营养丰富,但不得不面对未来“单飞”时能力匮乏的窘境。不过,“放养”也是有规矩的。英国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并不低:社会实践、各种集训、访学实习、野外生存等,不一而足。这些活动使得学生们从小就接触实践,实现了与社会的对接。
  当然,正像“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中英教育发端于各自国土,符合本国国情社情。双方教育的着力点和着重点有差异,并不存在教育本身孰优孰劣的问题。如果英国一味照搬中国的教育模式,即便如这次取得了好成绩,但“水土不服”就会引发纪录片中校长那样的抵触情绪;如果把英国教育模式移植到中国,显然也根本行不通。看来,相互借鉴、有机融合,彼此取长补短,逐步填平文化和教育理念的鸿沟,才是应取态度。乐于学习而不“夜郎自大”,不盲目妄议、指摘和贬损对方,才是教育的应有之道。
  (摘自2016年01月21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英国广播公司的纪录片显示,英国的一些学生在接受了“中式教育”后,各个科目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B.由于中英两国教育的理念、思想、模式等方面的差异性,中国老师在英国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尴尬。
  C.英式教育虽然以玩乐为主,但对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想象力等大有裨益。
  D.英国教育者认为将学生置于“圈养”的框架下,会令他们束手束脚,进而难以独自应对未来的挑战。
  【解析】 C项,偷换概念,文中说英式教育是“貌似以‘玩乐’为主”,并非真正的“以玩乐为主”。
  【答案】 C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英式教育是“快乐教育”,英国的一些中小学学生少有眉头紧锁、神经紧张的,总是笑意盈盈的。
  B.中国的教育,很是重视和强调扎实的基础知识,基础教育水平很高,中国学生在基本知识和应试技能的把握上要优于英国学生。
  C.好奇心本身的鲜活及益处与内心的满足及快乐是成正比的,英式教育较为注重对孩童天生好奇心的唤醒。
  D.英式教育绝不是完全式“放养”,它在社会实践、各种集训、访学实习、野外生存等活动方面有着相当高的要求。
  【解析】 A项,曲解文意,文章第三段中说“在英国,时常听闻有些学生遇到考试神经紧张,甚至还需要考前心理舒压”,可见并非“总是笑盈盈的”。
  【答案】 A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叙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施教原则,说明了中国乃至东亚的教育,重视和强调扎实的基础知识,讲究学生的“勤学苦练”。
  B.作者认为在计算机广为普及的今天,已没必要再让人脑来做最基本的运算活动,所以中小学应大力加强艺术、文学等课程的设置,而不用苦 练加减乘除等计算技巧。
  C.中英双方教育的着力点和着重点是有差异的,但并不存在教育本身孰优孰劣的问题,只存在适合和适应的问题。
  D.中英教育应该相互借鉴、有机融合,彼此取长补短,逐步填平文化和教育理念的鸿沟,但直接移植别国教育模式,显然也根本行不通。
  【解析】 B项,移花接木,那是“支撑这一观念的人认为”,并非作者观点。
  【答案】 B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也。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而讷于言论,词赋为中兴之冠。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算历。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