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教案1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五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3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12/24 19:02:0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580字。
  《谈中国诗》教案
  【知识目标】
  体会文化随笔特点,品味作者的说理艺术,掌握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能力目标】
  学习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旁征博引,化深奥为通俗,化复杂为单纯,用丰富具体的例证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阐释自己的观点。
  【情感目标】
  品味说理文章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又幽默风趣,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自己的说理艺术,培养对中国诗歌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一、掌握文化随笔的协作特征与品味语言艺术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二、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中国诗歌发展一般规律,把握中国诗歌的独特现象,准确理解作者的文学观点是本文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谈中国诗的根本立场。
  作者认为,谈中国诗要采取比较文学的立场,就是说,谈起中国诗,眼中要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在。
  【第二部分】(第2段),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外国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
  中国诗发展是抒情诗出现异常早,戏剧诗随后,史诗没有。
  结论——中国诗是早熟的,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但以后缺少变化。
  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缺乏坚实厚重的生活基础
  【第三部分】(第3至7段),阐述中国诗的特点。
  1.篇幅短小。
  原因是,“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
  2.富于暗示性,“言有尽而意无穷”。
  第4、5段——外国诗人论诗的观点与中国诗人论诗的观点很接近。
  中国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外国人所谓“空泛连接着确切”,意思一样。
  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是正确的说法。
  “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西洋的任何一诗来得多”,例如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在中国诗里应用得最多。
  3.“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第6段——“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原因是,一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中国诗调较轻,比不上西洋诗调的沉重;二是中国古代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中国诗“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
  4.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第7段——中国诗除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外,在内容上与西洋诗“无甚差异”。
  外国也有“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型式的作品”。
  【第四部分】(第8段),总说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作者认为,像各国人都是人一样,中国诗和西洋诗都是诗,共同点多于不同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