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杂记》讲练测(3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选修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9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12/23 16:05:3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狱中杂记
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专题17  狱中杂记 (测)Word版含解析(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专题17  狱中杂记 (讲)Word版含解析(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doc
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专题17  狱中杂记 (练)Word版含解析(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总分60分,时间45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9分)
  从先秦以来,我国散文就一直以文言作为基本工具或媒介,与白话保持着严格的距离。散文发展史,从一个角度来说也就是文言文发展史。其间虽然偶有白话的渗透,但大局不改。然而,文言这种不言而喻的至尊地位在晚清时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黄遵宪以及谭嗣同、陈荣兖等都曾提出言文合一的主张,裘廷梁更是以白话为维新之本,甚至主张“崇白话而废文言”。梁启超的新文体与文界革命,在文言中掺入俚语与外国语法,将文言撕开了一道难以弥合的裂口。随着科举制度的消亡,民国代兴,白话文运动更加轰轰烈烈,席卷南北,所向披靡。到《新青年》创立,胡适、陈独秀、钱玄同等人更是接连发表文章,像精心设计的组合拳一般,对已经摇摇欲坠的古文施以致命打击。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明确提出要对今日之文学改良,主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烂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八事,文字虽然还较温和,但里面分明隐藏着要用“活文学”也就是白话文学替代古文的用心。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更将胡适的“改良”升级为“革命”,毫不隐晦地说:“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学革命军大旗’……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通俗的社会文学。”而笔锋所向,尤在“明之前后七子及八家文派之归方刘姚”,将他们戴上“十八妖魔”的高帽,而“桐城派”等“今日吾国文学”,因为“悉承前代之敝”,也同样在宣战打击之列。《新青年》同期还刊载了钱玄同致陈独秀的信,该信一边大力赞赏胡适白话体文学主张,一边又以挑衅的口吻指出:“唯选学妖孽,桐城谬种,见此又不知若何咒骂。虽然,得此辈多咒骂一声,更是价值增加一分也。”在陈独秀“妖魔”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谬种”的骂辞,所骂对象也更加接近当代,火药味又浓三分。
  按说,面对这种公然挑战,与传统文学有瓜葛的文人学者,特别是无端遭到辱骂的桐城派,应该挺身而出,群起反攻。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或许是经过长期的白话文思想冲击,人们已经真切感受到古文确实已经日薄西山,白话文的世纪就要到来,真切地感受到胡适、陈独秀所言是大势所趋,当时并没有多少人出来应战。他们有的徒兴哀叹,有的静观其变,有的干脆改弦易辙。严复以为:“此事全属天演,革命时代,学说万千,然而施之人间,优者自存,劣者自败,虽千陈独秀,万胡适、钱玄同,岂能劫持其柄?则亦如春鸟秋虫,听其自鸣自止可耳。”
  不过,事情总有些例外,林纾就是这例外中最为突出的一个。还在胡适、陈独秀们在《新青年》上高声叫阵时,林纾很快在上海坚定予以回击。遗憾的是,历史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林纾挺立中流,以身作闸,挽狂澜于既倒的勇气固然可嘉,但无论如何还是无法以一己之躯阻挡大江东去。
  (节选自《文史知识》2013年第十二期罗书华《古文最后的守夜人》)
  1.下列各项对文中改良古文论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梁启超在文言中掺入俚语与外国语法的新文体与文界革命给予了地位至尊的文言难以恢复元气的一击。
  B.《新青年》的创立,为改良古文的论战提供了主阵地,胡适、陈独秀、钱玄同等人是冲锋陷阵的主将。
  C.文言的地位在晚清时期受到严重挑战,其表现之一就是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中提出“八事”,主张文学改良,用白话文代替古文。
  D.同为白话文的倡导者,陈独秀的言辞比胡适更为犀利,一针见血。
  【答案】C
  【解析】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自先秦以来,中国散文就一直以文言作为基本工具或媒介,从这个角度来说,散文的发展史也就是文言文的发展史。
  B.晚清时期的黄遵宪等人将古文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之后的白话文运动更加速了它隐退的步伐。
  C.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明确提出了文学革命军的三大主义,并把笔锋指向了明前七子、后七子,指向了桐城派的三位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称他们为“妖魔”。
  D.一些传统的文人学者可能已真切地感受到了古文已经走到末路,因此面对胡适等人的挑战,并没有多少人能挺身而出,进行反击。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辨析能力。首先要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句段,然后将选项与之比较。A项原文第一段是说“从一个角度来说也就是文言文发展史”,并未明确“一个角度”就是“以文言作为基本工具或媒介”,故选项以偏概全,过于绝对化。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晚清白话文运动开启了“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先声,但其性质不同于“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它仍然属于古代白话文的范畴。
  B.钱玄同在陈独秀“妖魔说”的基础之上,把“谬种”骂辞的矛头指向古文,对古文的批判更加具有火药味。
  C.严复站在一个更高点,认为白话文替代古文是自然的进化,人类必须顺其自然。
  D.就人类文化发展的总体趋势而言,白话文替代古文有着历史的必然性,而且是进步的表现。
  【答案】B
  【解析】
  考点:分析理解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9分)
  睢州汤公,其治绩,吴淞十郡儿童妇女,皆耳熟焉。立朝之节,同时士大夫多知之。惟受特知于圣王,而卒困于佥壬,其致愆之由,相构之迹,虽门人子弟,
  ……
  【学习要点】
  1.探究文章的主旨。
  2.探究文章的风格。
  ☆课堂探讨☆
  要点一:探究文章的内容。
  【探究活动】
  1.牢狱生存条件之差表现在哪里?
  2. 狱吏是如何贪赃枉法的?
  3.描述监狱里的黑恶势力结成的网。
  4.归纳主旨, 本文的主题有何普遍意义?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的题目,要求用文章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
  【讨论明确】
  1.二百多人挤在一排没有窗户的狭小暗室里,吃喝拉撒都在一处,人死后不能及时处理,传染病动辄流行。
  2.恣意妄为,制作伪章,篡改公文,甚至调换主罪者名单,即使是良吏亦多以脱人于死为功,而不求其情,法律之正义公理荡然无存。
  3.主管官员管理着狱中囚犯的一举一动,囚犯的命运可以说是直接操纵在他们手上。监狱中的狱霸虽然他们本身也是囚犯,但他们与狱吏内外勾结,也能赚大钱。作者笔下的狱霸最后都乐不思蜀了,这一奇怪现象足可见封建牢狱黑暗之一般。
  4.本文表现吏之毒与民之苦,吏毒则民苦,而造成二者矛盾的根源是一个“利”字(不当之利),这既是清朝监狱黑暗的根源,又是封建王朝黑暗的根源,实质上也是绝大多数黑暗时代罪恶的根源,可以说,文中之“狱”是黑暗时代的缩影,是“利”字之恶的典型。
  【课堂提升】
  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写胥吏贪赃枉法的一组是
  ①少有连,必多方钩致                 ②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
  ③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             ④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
  ⑤中有立决者,行刑人先俟于门外       ⑥但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⑥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②④和“胥吏”无关。
  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掌管刑狱的官员枉法作恶的现象,不仅普遍见于下级官吏,还涉及许多“部”级官员。可见在“康熙盛世”时,吏治腐败的问题已很严重。
  B.封建家长以“不孝”的罪名对子女提起诉讼,左右邻居也帮着把“忤逆”之人捆入牢房。为这样的事都能坐牢受罪,作者为此感慨不已。
  C.胥吏之所以胆敢篡改判决书的内容,就是因为他摸准了上级的心理:主审官宁可让案子错下去,也不愿因为事后追究错案的责任而丢官。
  D.作者在狱中了解到许多黑幕,对于那些从他人口中听来的事实,作者也向同牢的犯人一一印证,体现了桐城派作家注重考据的行文特点。
  【答案】B
  要点二:探究文章的风格。
  【探究活动】
  从方苞的《狱中杂记》分析论述桐城派的散文艺术特色。
  【教师释疑】
  首先要明确"桐城派"提倡的"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和相互为用的主张,然后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讨论明确】
  本文在写作方法上比较好地体现了"桐城派"提倡的"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和相互为用的主张,体现了"桐城派"散文的特点。从"义理"(即文章的中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晷刻(ɡuǐ)     痼疾(ɡù)      口呿舌挢(qū)
  B.矜诩(xǔ)      奇羡(qí)      以蒉报踵(kuì)
  C.遘者(gòu)     主谳者(yàn)   或随有瘳(chōu)
  D.相薄(bó)      爽垲(kǎi)     罹其毒(lí)
  【答案】B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①旁四室则无之,而系囚常二百余
  ②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
  B.①主缚者亦然
  ②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
  C.①牖其前以通明
  ②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
  D.①余叩所以
  ②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项“以”前者是连词,译为“来”;后者为介词,可译为“因”A连词表转折;B代词,这样;D 表原因。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今天时顺正            B.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
  C.吾辈无生理矣          D.为标准以警其余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今天”:(古)两个词,现在气候;(今)说话的这一天B.“生人”:(古)活着的人;(今)陌生人C.“生理”:(古)活的可能;(今)机体的生命活动和体内各器官的功能。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此所以染者众也
  A.因思昔日生长王谢
  B.或叩以往事,一一详述之
  C.行刑者先俟于门外
  D.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
  【答案】D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问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