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全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文言文阅读7-2相关知识储备(6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12/23 13:16:5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7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17版全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用书训练):第2部分古代文言文阅读7-2相关知识储备(含解析)
2017版全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用书 训练):第1部分 4-1 课后对点集训 第一板块命题式仿写(含解析).doc
2017版全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用书 训练):第1部分 4-2 相关知识储备(含解析).doc
2017版全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用书 训练):第2部分 古代文言文阅读 7-3 课后对点集训(含解析).doc
2017版全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用书训练):第1部分4-2课后对点集训 第一板块 选用句式(含解析).doc
2017版全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用书训练):第2部分 古代文言文阅读 7-3 相关知识储备(含解析).doc
2017版全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用书训练):第2部分古代文言文阅读7-2相关知识储备(含解析).doc
  课后对点集训
  第一板块 命题式仿写
  1.仿照下面示例,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一组事物。要求合乎事理,句式和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青天”“月亮”“芭蕉叶”“露珠”作为描述对象。
  示例:
  青天,是一片芭蕉叶,
  月亮是一滴露珠。
  手指,轻轻一点,它就落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小院,是一方池塘,鸟儿是一群水泡。嘴唇,轻轻一吹,它就散了。
  解析 要审清题干要求,要使用比喻的手法,句式和结构要与示例相似,同时要注意题目中所选描述对象的限制条件。
  2.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与示例组成排比句式。
  示例:故乡的山,巍峨峻峭,回荡着故乡悠扬舒心的山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故乡的水 清纯甘甜 养育着故乡憨厚淳朴的儿女 故乡的树 饱经沧桑 遮蔽着故乡饱经风霜的土地
  解析 注意分析空格前的语句的特点。这句话分为三个小分句,第一分句点明具体事物,第二分句写该事物的特点,第三分句写该事物的情感体验。仿写时,可以写故乡的水、人、草、树等,写出这些事物的特点以及这些事物表现出来的情怀。
  第二板块 嵌入式仿写
  1.仿照第一句,在语段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句子。要求语意连贯。
  那一抹翠绿,点燃了曾经的豪情与梦想;那一抹翠绿,①________________;那一抹翠绿,②________________;那一抹翠绿,③________________。那一抹翠绿,于浅淡流年里,汇作幸福的笑声、温馨的心境,化为舒心和憧憬,温暖了一个人的追梦旅程。
  答案 (示例)①激活了黄土的生命与灵性 ②感动了世间的人心与家庭 ③暖化了陌生的心墙与忧伤
  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使其与前后文组成一段协调完整的话。
  海潮,放远了谛听才觉得深邃;山峰,________;忠告,放远了品味才觉得亲切;友情,____________。所以,哲人说“距离产生美”,确实如此。
  答案 (示例)放远了观赏才觉得秀美 放远了回忆才觉得珍贵
  第三板块 续写式仿写
  1.在下面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构成完整的排比句。
  人要懂得尊重自己,尊重自己所以不苟且,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要懂得尊重别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要懂得尊重自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尊重别人所以不狂妄 不狂妄所以有修养 尊重自然所以不胡为 不胡为所以有理性
  解析 本题考查续写式仿写的能力,要求构成排比,与例句句式一致,语意连贯。分析例句,前后构成因果关系,结果部分分别由否定和肯定的形式构成,句式呈现为“尊重……所以不……,不……所以有……”,仿写时应注意句式特点及因果关系。
  2.请仿照下面小诗的二、三句进行续写,不得改变写作对象。
  心灵的灯
  在寂静中光明
  在热闹中熄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学案二•相关知识储备
  一  常见的修辞手法
  1.比喻
  (1)比喻的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比喻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2)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比喻关系的标志)三部分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3)比喻的种类
  种类 释义 例句
  明喻 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这初秋之夜如一袭藕花色的蝉翼一样的纱衫,飘起淡淡的哀愁。
  暗喻 又叫隐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中间不用比喻词。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 认识美的本能是上帝给我们进天堂的一把秘钥。
  借喻 只出现用来代替本体的喻体(直接叙述喻体),而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我这辈子只是在生活的道上盲目地前冲,一时踹入一个泥潭,一时踏折一支草花,只是这无目的的奔驰……
  种类 释义 例句
  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描述。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2.比拟
  (1)比拟的定义:比拟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课后对点集训
  一、[2016•鄂豫晋冀陕五省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②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曰:“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注] 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祗、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答案 A
  解析 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18岁。
  参考译文:
  侯蒙,字元功,是密州高密县人。还不满二十岁的时候,就有好的名声,为正义的事情急于奔走,喜好施救有困难的人,有时一天就花掉千金。考取进士后,调任宝鸡县尉,后来又任柏乡县知县。百姓打官司都是当庭判决,受罚的人都没有任何怨言。转运使黄浞听到他的名声,要推荐他,叫他到衙署禀报事情,侯蒙因越过了自己的县境而不肯前往。黄浞很生气,过些天来到柏乡县,审阅文书案卷,想要推翻已定的案子使他获罪;查了一会儿,竟没有一点瑕疵可指摘,这才以宾客之礼接见他,说:“您真是个能干的吏员啊。”黄浞
  二、[2015•唐山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灭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
  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
  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
  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巩昌知府鄞县戴浩擅发边储三百七十石振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惟袁旭在宁国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母亲去世。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家居守丧,赵豫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
  B.“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荆州知府刘永遭父亲去世,他本应弃官归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
  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赵豫、赵登、孙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
  D.“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在正统十年春的“大计”中,赵豫成绩出众,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赐。
  答案 A
  解析 内艰,指遭逢母亲丧事。
  参考译文: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朱棣起兵攻下保定后,赵豫以生员身份而受命催督赋税,守卫城池。永乐五年,赵豫被授予泌阳县主簿,未上任又提升为兵部主事,再升为员外郎。母死守丧,期满复职,洪熙年间晋升为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选拔九个朝中大臣出任知府,赵豫被派往松江府,接受皇帝诏令上任。当时松江卫军恣意横行,赵豫逮捕了其中最恶劣的,施以杖刑后流放边疆,其余的于是都服服帖帖。赵豫为政注课后对点集训
  第一板块 选用句式
  1.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公安干警及时赶赴现场侦察,中午12时,________。
  A.在家里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C.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全部赃物和赃款
  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全部赃物和赃款
  答案 D
  解析 这是以衔接形式出现的选用句式题,特点是根据语境进行选择。所以,解题时要根据陈述对象的需要,选用能使上下文文意连贯、语气贯通的句式。语境中陈述对象为“公安干警”,A项的后一个分句主语是“赃物和赃款”,与语境的陈述对象不一致;B项的后一个分句与A项有相同的毛病;C项的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犯罪嫌疑人”,与语境的陈述对象也不一致;D项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公安干警”,与所给的语境衔接恰当,所以选D项。
  2.下列各句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
  某校邀请著名学者刘教授来校讲学,在向全校师生作介绍时,校长的话中有这样一段:“刘教授是我校的校友,他长期从事学术研究,成果丰富,贡献卓著,去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________。
  A.这既是他本人的荣耀,也是敝校的荣耀
  B.这既是他的光荣,也是我们学校的光荣
  C.这既是本校的自豪,也是他本人的自豪
  D.这既是他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的骄傲
  答案 B
  解析 A项,“他本人”“敝校”太过于书面化,不得体。C项,由“学校”到“本人”不合逻辑。D项,由“他”个人到“全国人民”跳跃性太大,且与前面“校友”的交代无照应关系,脱离了语境。
  第二板块 变换句式
  1.将下列长句改写成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不能改变原意,可适当增删个别词语。
  俄罗斯和中国否决了联合国安理会起草的被看作再次为西方所谓的“保护平民”的行动“放行”的旨在反对叙利亚当局的决议草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联合国安理会起草了旨在反对叙利亚当学案三•相关知识储备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1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 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
  【称号】 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
  【称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先生,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 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
  【称籍贯】 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
  【称郡望】 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称官名】 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称爵名】 《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
  【称官地】 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
  【兼称】 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将籍贯和名与字兼称。
  2古代职官
  【爵】 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
  【丞相】 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太师】 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
  【少保】 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 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学士】 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学案二•相关知识储备
  文言文断句四大误区
  1.词语不清,不懂词义
  不懂句中的多义词或兼类词的含义。
  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囊以与之。(《左传》)
  错误断句是因不明“与”的意义。一个词除有其本义之外,还有语法意义。例句中的“与肉”的“与”是连词。“以与之”中的“与”是动词,当“给予”讲。因此,应该这样标点: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囊以与之。(让他吃完,又给他准备了一箪粮食和肉,放在口袋中送给他。)
  2.结构不明,不辨语法
  (1)给省略主语的语句断句,将前一句的宾语或补语误认为是后一句的主语。
  例: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
  “日再食”是一个省略句,其主语应该是“余、吾”之类人称代词,“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描述作者求学过程的艰辛。“寓逆旅主人”即“寓(于)逆旅主人”。应该这样标点: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住在旅馆里,我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美可口的食物享用。)
  (2)给含有介词结构的语句断句,割裂介词结构与动词之间的关系。
  例: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山记》)
  “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是动词“观”的状语,这样断句,语意就被割裂了。正确的标点应该是: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古代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会有收获,因为他们对这些事物探索、思考得很深刻。)
  3.识记不牢,不晓句式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