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课时,约13380字。
《灯下漫笔(节选)》教案
厦门双十中学 陆敏
教学目的:
1、鉴赏本文由事入理、情理交融的艺术手法。
2、明确行文思路,领会深刻思想。
3.品味语言风格,领会情理交融。
教学方法:
点拨法:范读一激疑一自读一自思一领悟
讨论法:如对“人”的价格的讨论,“第三样时代”的讨论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设疑和研讨,重点在于理解课文的大意。
课文研讨问题:(要求学生课后思考讨论)
(1)本文批判的锋芒指向哪里?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此问涉及对文章针对性和全篇文意的理解,是整体阅读的重点。)
(2) 全文可分几部分?简述理由。(此问涉及对全篇思路和结构的把握,)
(3)怎样理解“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这句话与上下文有何关系?(此题帮助学生理清文脉,弄清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训练其思考问题的整体性、条理性和严密性。)
(4)作者把中国百姓在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中的处境概括为:“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试从文中找出上述论断的依据,然后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此问触及全文的关键,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精髓。)
(5)作者说:“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真的不了然吗?(从“国学家”“文学家”“道学家”热心提倡复古,“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可以推出“现在”是什么样的时代。)
(6)鲁迅号召青年创造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是怎样的时代?(5、6两问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实质和写作意图。)
附录:板书
现实————————→历史———————→现实
(引子) (观点) (号召)
事(兑钞)→想(变奴隶) 现象→本质 不满→创造(第三样时代)
乱:想做奴隶而不得
治:暂时做稳了奴隶
原因—————→批专制,揭奴性—————→出路
(由小及大) (情理交融) (画龙点睛)
教学过程和步骤
一、课前预习指导
1、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可分组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1)执迷:原指坚持错误,文中为“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解脱”之意。(2)嗜(shì)好:特殊爱好。(3)兑(duì)现:这里指钞票换银元。兑,换。(4)降格以求:降低标准来寻求办法。(5)乱离人:战乱时代流离失所的人。(6)皇恩浩荡:皇帝恩德广大无边。(7)时日曷(hé)丧:时日,指残暴统治者夏桀(时在这里作“是”“这个”解);曷,何不;丧,灭亡。(8)厘定:整理制定。(9)发祥:最初发生。(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