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说课稿.
- 资源简介:
约2140个字。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8课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说课稿
一、说教材: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是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并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为主题展开。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是一篇事例说明文,课文以大量数据说明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永久丧失一大批物种,而地球上生命多样化的毁灭又将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进而引起全球气温升高,冰川融解,洪水泛滥等一系列灾难。
本文的逻辑顺序分明,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理更严密、更科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
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禾本课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和技能:掌握“濒临栖息灰烬摄取海藻白垩纪意犹未尽刀耕火种”等词语的音、形、意。
2、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结构安排的逻辑顺序,掌握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雨林对于维护世界森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的意识;
因为本单元的训练重点项目是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理,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1、理清本文的说明内容及逻辑顺序(第一课时完成)2、学习本文的使用的说明方法及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第二课时完成)
因为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得,对文中的议论句学生可能理解不了,所以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学习本文说明和议论的表达方式(第二课时完成)
二、说教法学法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对话、讨论等授课方式,指导学生梳理文中信息,分析文章内容及其结构特点,理解说明方法和表达方式的运用及其作用。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探讨社会热点问题,增强其环保意识,训练其创新思维。并且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和运用由浅人深、由果溯因、先主后次等组材行文方法,学会阅读和写作事理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