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专题规范练:古代诗文阅读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25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12/13 12:18:5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全优设计】2017版高三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专题规范练):第2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规范练13 文言文阅读(一) .docx
专题规范练14 文言文阅读(二) .docx
专题规范练15 古代诗歌鉴赏(一) .docx
专题规范练16 古代诗歌鉴赏(二) .docx
专题规范练17 古代诗歌鉴赏(三) .docx
专题规范练18 名句名篇默写(一).docx
专题规范练19 名句名篇默写(二) .docx

  专题规范练13 文言文阅读(一)
  专题规范练第26页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22分)
  蔡道宪,字元白,晋江人。崇祯十年进士。为长沙推官。地多盗,察豪民通盗者,把其罪而任之。盗方劫富家分财,收者已至。召富家还所失物,皆愕不知所自。恶少年闭户谋为盗,启户,捕卒已坐其门,惊逸去。吉王府宗人恣为奸,道宪先治而后启王。王召责之,抗声曰:“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王悟,谢遣之。
  十六年五月,张献忠陷武昌,长沙大震。承天巡抚王扬基率所部千人,自岳州奔长沙。道宪请还驻岳州,曰:“岳与长沙唇齿也,并力守岳则长沙可保,而衡、永亦无虞。”扬基曰:“岳,非我属也。”道宪曰:“弃北守南,犹不失为楚地。若南北俱弃,所属地安在?”扬基语塞,乃赴岳州。及贼入蒲圻,即遁去。湖广巡抚王聚奎远驻袁州,惮贼不敢进。道宪亦请移岳,聚奎不得已至岳,数日即徙长沙。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聚奎不从。贼果以八月陷岳州,直犯长沙。先是,巡按御史刘熙祚令道宪募兵,得壮丁五千训练之,皆可用。至是亲将之,与总兵官尹先民等扼罗塘河。聚奎闻贼逼,大惧,撤兵还城。道宪曰:“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又不从。
  时知府堵胤锡入觐未返,通判周二南摄攸县事,城中文武无几。贼薄城,士民尽窜。聚奎诡出战,遽率所部遁。道宪独拒守,贼绕城呼曰:“军中久知蔡推官名,速降,毋自苦。”道宪命守卒射之毙。越三日,先民出战,败还。贼夺门入,先民降。道宪被执,贼啖以官,嚼齿大骂。释其缚,延之上坐,骂如故。贼曰:“汝不降,将尽杀百姓。”道宪大哭曰:“愿速杀我,毋害我民。”贼知终不可夺,磔之,其心血直溅贼面。
  健卒林国俊等九人随不去,贼亦令说道宪降。国俊曰:“吾主畏死去矣,不至今日。”贼曰:“尔主不降,尔辈亦不得活。”国俊曰:“我辈畏死亦去矣,不至今日。”贼并杀之,四卒奋然曰:“愿瘗主尸而死。”贼许之。乃解衣裹道宪骸,瘗之南郊醴陵坡,遂自刎。道宪死时年二十九,赠太仆少卿,谥忠烈。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二·忠烈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盗方劫富家分财,收者已至
  收:收购(赃物)。
  B.并力守岳则长沙可保,而衡、永亦无虞
  虞:担忧。
  C.通判周二南摄攸县事
  摄:代理。
  D.道宪被执,贼啖以官
  啖:利诱。
  答案:A
  解析:A项,收:逮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B.
  C.
  D.
  答案:A
  解析:A项,都为动词,做。B项,连词,那么/连词,却。C项,代词,指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连词,表顺承,然后/连词,表修饰。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B.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C.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
  ……
  专题规范练15 古代诗歌鉴赏(一)
  专题规范练第32页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第(1)~(2)题。(8分)
  扬州访汪辰初
  [清]钱澄之①
  关桥乍泊旋相访,问遍扬州识者疏。
  市井草深寻巷入,江城花满闭门居。
  僮惊客到饶蛮语,箧付儿收只汉书。
  我过七旬君逾八,笑啼同是再生余。
  注:①钱澄之:明末曾从事抗清斗争,失败后归隐田园。这首诗写诗人自家乡安徽桐城往扬州拜访当年的抗清战友汪辰初。此时汪辰初也过着隐居生活。
  (1)诗中“草”和“花”这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①通过“草深”“花满”形象具体地写出了汪辰初的隐居环境。②以“草”“花”对举,抒写昔盛今衰之情,寄寓国家沦亡、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解析:“草”结合“市井草深寻巷入”,写荒芜居处和寂寥人生;“花”结合“江城花满闭门居”,反衬隐居之深。昔日“歌吹是扬州”,今日“草花”满市井,可见昔盛今衰的沧桑之感。
  (2)拜访当年的抗清战友,诗人的心情是怎么变化的?请结合首联、尾联的内容进行分析。(4分)
  参考答案:①寻访好友的急切。一靠岸,诗人就马上寻访汪辰初,可见其心情迫切。②寻访无着的失落。汪辰初隐姓埋名,识者稀少,一时寻访不着,因而有了失落之情。③老友重逢的悲喜交加。七八十岁的老友重逢,值得高兴,因而“笑”;但故国已亡,难免“啼”。
  解析: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首联写停舟“旋相访”,可见心情之急迫;结果是“问遍扬州识者疏”,失落惆怅;之后是寻到草深的巷陌,发现了隐居的老友,“惊”是情感的最恰切表述;最后两个老翁晚年相见,悲喜交加,“笑啼”二字,十分形象。〚导学号69010157〛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2)题。(8分)
  题画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不第后赋菊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概括两首诗中所描绘的菊花特点有何不同。(4分)
  参考答案:郑诗中的菊花自甘寂寞、坚贞不屈、孤傲绝俗;黄诗中的菊花威武、香透长安、辉光耀目、豪气冲天。
  解析:要抓住两首诗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概括。可以根据郑诗“不并百花”“独立疏篱”“宁可枝头抱香死”概括其特点;黄诗可从菊花开放的时节、香气、颜色以及诗歌中透露的情感基调概括。
  (2)两首诗在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参考答案:两首咏物诗都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借物抒怀。郑诗咏菊写人,赞美菊花傲然不屈,表达自己凌然的民族气节和忠贞爱国的情怀。黄诗依菊喻志,借物抒怀
  ……
  专题规范练18 名句名篇默写(一)
  专题规范练第38页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是“          ,          ”。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古伤怀抒发理想幻灭、人生失意的两句是“          ,          ”。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简要概括了山间四时之景,其中描写春、夏的两句是“          ,          ”。 
  答案:(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3)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解析:注意“誉”“沮”“尊”“酹”“阴”等易错字的书写。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陋室铭》中,诗人从反面虚写陋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          ”。 
  (2)《赤壁赋》中,“          ,          ”紧承“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借助意象,把洞箫的哀音表现得形象真切,使人如闻其声。 
  (3)《锦瑟》中,诗人以锦瑟起兴,引发对华年往事追忆的句子是“          ,          ”。 
  答案:(1)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2)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3)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解析:注意“牍”“壑”“嫠”“弦”等易错字的书写。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孔子在《论语·里仁》中告诫人们要向有德行的人看齐,同时认真反省自身缺点的句子是“          ,          ”。 
  (2)《荀子·劝学》中用对比的手法说明“学”与“思”关系的名句是“          ,          ”。 
  (3)苏轼在《赤壁赋》中告诫人们不能有丝毫的贪心,千万不能觊觎身外之物的两句是“          ,          ”。 
  答案:(1)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解析:注意“须臾”“毫”等易错字的书写。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用“          ,          ”两句简洁而生动地表现了“山间之四时”中秋天和冬天的情景。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          ,          ”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3)庄子《逍遥游》中“          ,          ”两句,表明了宋荣子不因外界的赞誉和非难而动摇的心志。 
  答案:(1)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2)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解析:注意“佛狸祠”“沮”等易错字的书写。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送别是古诗的常见题材,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