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写作
- 资源简介:
约36970个字。
考查内容 考点类型 题型
1.认真审题,抓住“题眼”,确定中心,独立构思。2.说真话,诉真情。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3.根据写作要求和自己的特长,确定合适的文体,文体特征要鲜明。4.结构清晰完整,详略得当。5.书写工整、干净。 全命题作文 1.直接命题2.提示命题
半命题作文 1.命前半题,补后半题2.命后半题,补前半题3.命中间,补首尾4.命首尾,补中间
话题作文 1.命题式话题2.提示式话题3.材料式话题
材料作文 1.言论材料2.事例现象材料3.寓言故事材料1.定向型材料作文2.创新型材料作文3.话题型材料作文4.选择型材料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时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要立意高远,反映时代和社会的主旋律。同时,还要根据对作文题目的细“审”深“立”,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对心中所想加以细致描述。具体表现为如下三点:
1.内容源于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写作应贴近学生实际,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方式写作”。它强调了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学生要从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和体验中汲取写作素材,主动关注生活、深入生活、了解生活,进而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写作。
2.叙写真情实感。新课标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多次出现“自己的”“真情实感”之类的词语;7~9年级的写作目标提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在评价建议中更是将“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作为一条重要标准来评判作文的优劣。新课标试图解决学生作文“假话成堆、空话连篇、套话不断”的现状,使作文成为学生表现社会生活、叙写真情实感的工具,引导学生做真人,说真话,抒真情。
3.表达凸现个性。新课标实施建议中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评价建议中要求,“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其中多次强调“有创意的表达”,鼓励作文应富有个性,避免“千篇一律”“千文一面”,要求学生能够用独特的眼光观察生活,并用独特的方式来表现生活,写出自己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看法,创造性地描述世界、表现生活、抒写人生、表现自我。
1.观察——不断积累素材
鲁迅先生针对“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多看”即多观察,俄国小说家契诃夫说:“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习惯,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
观察不要仅仅局限于“用眼看”,要将五官全部调动起来——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更要用心、用脑去阅读和思索,随时将它们汇入自己的思想长河,这样的观察才会细腻、深刻。
观察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天看到和听到的,阅读和思索的,要善于随时在笔记本上记下来,不让观察到的材料和灵感付之东流。
观察要注意持之以恒,别犯“脑热病”,三分钟的热度对于写好作文是没有益处的,要将观察生活、思索生活、阅读思考贯穿于生活的每一天,才会写出妙文佳作来。
2.审题——文章成败的关键
作文审题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着文章质量的优劣和写作的成败。
审清题目要求,确定文章的写作范围。审题要审清题目所划定的范围,只有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以记叙文为例,记叙文的题目范围主要分为两大类:写人和记事。题目划定的范围不同,选材的侧重点就不同。写人的记叙文要侧重于人物形象的描绘,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道德情操和性格特征等。记事的记叙文要扣住记叙的要素来写,把记叙的诸要素交代清楚,把事件的发展脉络和过程叙述明白,使读者有一个清晰、完整、鲜明的印象。
审清“题眼”,确定文章的写作重点。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写作重点,关键是抓住题目的“题眼”。例如《我钦佩的一个人》和《我喜欢的一个人》,二者的内容虽然都侧重于写人,但是“题眼”不同,就决定了文章选材的重点不同,在选材的时候应该分别从“钦佩”和“喜欢”入手。
审清题目要素,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有些题目所给要素较少,表意也比较概括宽泛,有的抽象朦胧,这就给准确审题增加了难度。这类题目常常是由一个词组成,考生遇到此类题目往往无处下手。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要素,并在已知要素上增加相关联的新要素,就能够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也就能够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例如《成功》这个题目的已知要素只有一个,即“成功”,意思比较概括笼统,如果在“成功”这个要素上增加几个相关要素如“谁成功了”“什么事成功了”“怎样成功了”等,文章的写作内容就具体了。同样,《笑容》《忏悔》《渴望》等题目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审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