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新闻两篇》ppt20(课件+教案+导学案+素材,9份打包)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课件 / 必修一课件
  • 文件类型: doc, ppt, flv, mp3, avi
  • 资源大小: 40.44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12/5 9:19:2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1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0课 短新闻两篇》课件+教案+导学案+素材 (9份打包)
【全国百强校】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0课 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无答案).doc
【全国百强校】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0课 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doc
【全国百强校】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0课 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ppt
【全国百强校】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0课 短新闻两篇 感动 97年香港回归交接仪式.avi
【全国百强校】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0课 短新闻两篇 纪录片《香港回归纪实》.flv
【全国百强校】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0课 短新闻两篇 容韵琳-七子之歌.mp3
【全国百强校】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0课 短新闻两篇 学生短新闻》导学案(无答案).doc
【全国百强校】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0课 短新闻两篇》课件.ppt

  《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 10分钟预习,了解写作背景和文体特点。
  2.25分钟完成课内探究案,要认真审题,规范作答,保证质量。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闻的基本知识。
  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意。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本文把历史事件和现实场景融为一体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课前积累】
  一、香港坎坷的历史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1942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9月15日: 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
  二、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1982年9月,中英关于香港地位的谈判,在邓小平和当时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之间进行。 邓小平态度坚决地告诉撒切尔夫人:“主权的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们,中国在1997
  ……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一、板书学习目标
  二、导入
  学生齐读: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dàn)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教师讲解
  《七子之歌》是中国著名学者闻一多于1925年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诗,全文共七首和一段古体引言,七首分别以拟人手法表达被外国列强侵占的七处中国国土,即澳门、香港(今香港岛)、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今广东省湛江市前身)、九龙岛(今香港九龙半岛)、旅顺港-大连“七子”对祖国“母亲”的怀念。每首诗的结尾都是以“母亲!我要回来,母亲!”结尾。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回归祖国,举国欢庆,媒体争相报导喜讯。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别了,不列颠尼亚》来重温香港回归祖国这一伟大时刻的喜悦和自豪。
  三、预习案反馈(幻灯片)
  1.给下列生字注音。
  颠(diàn)  瞩(zhǔ)  凝(níng)  督(dū)  荆(jīng)  舰(jiàn)
  2.解释下列生字。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陈迹:过去的事情。
  瞩目:注目,把视线集中到一点上。
  易帜:指政权性质发生变化或投向敌方,这里指降英国国旗,升中国国旗。
  四、自主学习(5分钟)
  3.解题:《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一标题有什么独特之处?
  ……
  《短新闻两篇》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悉新闻的知识并学会分析新闻。
  2、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3、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
  4、学生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怒;使学生能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
  【学习内容】                     
  预习案
  一、背景介绍
  《别了,“不列颠尼亚”》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英国船坚炮利,中国战败。香港岛就在1842年所签订的《南京条约》中,割让给英国。邓小平同志在接见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的时候,明确地表达了中国政府将收回香港主权的意愿,同时,这也是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体现。最终在1984年的《中英联合声明》中达成协议,英国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主权归还中国。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大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别了,不列颠尼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本文写于1958年8月,当时距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有13年,时间已经磨平了战争造成的创伤,但德国法西斯在“二战”期间残酷地屠杀被占国人民的集中营还在警醒着世人,法西斯集中营的牢房、毒气室、鞭刑柱、焚尸炉无不向人们诉说着德国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本文便是作者目睹了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后有感而写的一篇新闻,他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做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字里行间倾注着个人的情感。
  二、关于新闻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是指通讯、消息、特写、文学报告。狭义专指消息。
  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发展、结果
  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缺一不可)
  标题  正标题、副标题。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