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ppt432(3份打包)
- 资源简介:
荷塘月色
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课 荷塘月色 第1课时》课件.ppt
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课 荷塘月色 第2课时》课件.ppt
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课 荷塘月色》导学案(无答案).doc
《荷塘月色》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重点第四、五、六段。
2.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3.把握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了解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学习指导】
课前充分预习,课堂主动探究,积极讨论,发表个人见解,课后练习,大量阅读散文。
预习案
【知识链接】
(一)知人论世
1.作者:
朱自清,字佩弦,原名自华,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保持清白,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我是扬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哲学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了文学研究会。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他,是毛泽东称颂的“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毛泽东曾热烈赞扬其“宁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高尚气节。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2.时代背景:
本文写与1927年7月,正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先生是一个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知识分子,他信奉民主主义,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可又与时代斗争的旋涡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同时期发表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他只是一个民主型的战士,虽不满现实,可又缺乏信心和勇气去抗争,只能努力使自己暂时忘却现实中的一切,结果又无法忘却。作者这种矛盾的情绪,是一种难以言传的微妙幽深的情绪。但作者还是惟妙惟肖地“言传”了出来。靠什么言传呢?靠写景,传朦胧的淡淡的哀愁与喜悦之情,使我们沉浸在一种苍茫、淡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朦胧美之中。
(二)相关知识
1. 意境:指的是外界的人事物景(客观)与人的思想感情(主观)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