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小题,约6230字。
鄱阳二中2016-2017学年度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姓名:班级: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静谧(mì)荫蔽咄咄逼人(duó)截然不同
B.吝啬(lìn)狼狈众目睽睽(kuí)喜出望外
C.倜傥(tì)酝酿饥肠辘辘(lù)人声顶沸
D.莅临(lì)分岐人迹罕至(hǎn)花团锦簇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是要各得其所。
B.蓝的天,白的云,清的水,绿的山,还有房前屋后篱笆上盛开的蔷薇花,好一派田园风光,真是美不胜收。
C.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D.直到好大功夫,才过来一位店员,我赶忙合起书来递给他看,煞有介事地问他价钱。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这次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据有关部门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200万以上。
B.为了避免中小学不再发生踩踏事故,教育局要求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教育。
C.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D.只有在雨中,我才能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
4.下面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光的速度是30万千米每秒,一天能走259亿2000万千米,这长度的365倍,就是一光年。
②比如从成都到重庆,有450千米,我们步行的话,每天走60千米,因此说从成都到重庆有七天半的路程。
③什么是光年呢?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表示光一年所走的路的长短。
④这种用时间表示距离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
A.④②①③B.②③①④C.③①④②D.③①②④
5.下列句子修改后语意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2分)
A.原句:一个民族要崛起,就一定要把教育放到首位。
改句:一个民族要崛起,教育就一定要被放到首位。
B.原句:人,只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能总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
改句:人,要么与自然和谐相处,要么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
C.原句:自从那场战争之后,我不知道你还活着。
改句:自从那场战争之后,我以为你离开了人世。
D.原句:食品安全事关千家万户,怎能不让广大人民高度重视?
改句:广大人民对于食品安全高度重视,是因为食品安全事关千家万户。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7题。(4分)
贫女
秦韬玉
蓬门①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②。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③。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④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释】①蓬门:用蓬茅编扎的门,指穷人家。
②拟:打算。托良媒:拜托好的媒人。益:更加。
③怜:喜欢,欣赏。时世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
④斗:比较,竞赛。
6.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句刻画了一位生在蓬门陋户,自幼粗衣布裳,从未有绫罗绸缎沾身的待嫁姑娘的形象。
B.颔联说贫女格调高尚,但却无人理解,难以觅得良媒
C.“苦恨”表达出了贫女对世俗的怨恨之情。
D.全篇都是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倾诉她抑郁惆怅的心情。
7.下面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句通过贫女的衣着打扮来说明她内心的痛苦。
B.这首诗语意双关,以贫女自喻,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
C.诗情哀怨沉痛,反映了封建社会贫寒人士不为世用的愤懑和不平。
D.这首诗语言没有典故,不用比拟,全是出自贫家女儿的细腻又爽利、富有个性的口语。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1题(12分)
柳秀才
明季,蝗生青兖间,渐集于沂,沂令忧之。退卧署幕,梦一秀才来谒①,峨冠绿衣,状貌修伟,自言御蝗有策。询之,答云:“明日西南道上有妇跨硕腹牝驴子②,蝗神也。哀之,可免。”令异之。治具出邑南。伺良久,果有妇高髻褐帔③,独控老苍卫④,缓蹇北度⑤。即爇香⑥,捧卮酒,迎拜道左,捉驴不令去。妇问:“大夫将何为?”令便哀求:“区区小治,幸悯脱蝗口。”妇曰:“可恨柳秀才饶舌,泄我密机!当即以其身受,不损禾稼可耳。”乃尽三卮⑦,瞥⑧不复见。
后蝗来飞蔽天日,竟不落禾田,尽集杨柳,过处柳叶都尽。方悟秀才柳神也。或云:“是宰官忧民所感。”诚然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