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课时,约2600字。
《<宽容>序言》教学流程设计
编写:张正举
2005年11月
15 《宽容》序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6----P8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故事中“先驱者”、“守旧老人”、“无知的人们”三种形象的典型意义。
2.学习在写作中运用丰富的想象、联想构造情节,表现主题的写作方法。
3.掌握寓言虚拟情节,富有深意的特点,从而体会本文主题。
4.培养学生的灵性,善于围绕主题进行想象和联想。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预习;概括主题;文本阅读;拓展延伸
2.复述课文法;形象解读法、象征揭示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宽容”的深刻含义,同时围绕现实生活,教育学生应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历史、文化及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理解“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故事中“先驱者”、“守旧老人”、“无知的人们”三种形象的典型意义。
难点 体会“宽容”的真正含义,教育学生应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历史、文化及人际关系。
教学突破
1、采用针对性的阅读,理解本文给我们的启示。
2、通过课堂讨论,更加深入地对“宽容”予以阐释,加深理解。
3、通过课后练习,训练学生的想象、联想的能力。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前安排学生阅读课文,解决生难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课堂讨论分析“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故事中“先驱者”、“守旧老人”、“无知的人们”三种形象的典型意义。
3、理解“宽容”的深刻含义,同时围绕现实生活,教育学生应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历史、文化及人际关系。
4、课后训练。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准备好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生难字词,能基本复述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约 分钟)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1.导入新课:
很高兴在这里为大家上这堂语文课,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同学们喜欢旅行吗?(学生回答),是啊,我也喜欢旅行,因为旅行它不但能让我们领略大千世界的美丽风光而且能扩大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但正如刚才那首歌里唱到的我们“有时间的时候没有钱,有钱的时候却没有时间”,那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什么呢?那就是学习语文,因为语文有着”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功能,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进一个宁静无知的山谷,因为那里发生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 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76页,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里究竟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展示课题)1.学生倾听
2.学生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