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ppt338(2份打包)
- 资源简介:
课件共13张,教案约5780字。
荷塘月色
●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了解朱自清,感受这位爱国知识分子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2. 通过审美活动体验,能够充分感受作品的意境美。
3. 品味语言,感受意境,能够概括提炼出鉴赏意境美的基本方法。
● 重点、难点
重点:
1. 能够捕捉表达情感的关键词句,梳理出散文情感脉络,整体把握作者情感。
2.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通感、拟人和叠字表情达意的技巧。
难点:涵泳揣摩,通过对主要段落关键词句的咀嚼进一步把握作者情感。
● 设计思想
“一花一世界”主题,前两篇是《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两者同属于写景抒情散文,都既有精彩的写景又有恰当的抒情,在语言表达上也堪称娴熟圆满,炉火纯青。在这两篇文章中,作者分别借助自然美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又通过怎样的语言表现手法抒发情感?本单元将通过学习鉴赏这两篇经典散文,解读朱自清和余光中的丰富深沉的情感,鉴赏学习他们写景抒情的语言技巧和写作手法,提高对散文的鉴赏品味能力,培养对自然生活的感知力与审美情趣。
● 教学资源
1.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 江苏东海人。 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有散文《背影》、《春》、《绿》、《威尼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笔致简约,朴素,亲切,娓娓动人,其中《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时人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病逝前,谆谆嘱告家人,说已签名拒绝美援,不要买政府配售的面粉,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被毛泽东赞誉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课文背景:
本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这年中国接连发生“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本文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3.《荷塘月色》教学PPT
●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导入。借助ppt,教师导语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观看ppt 朗诵朱自清的散文诗《匆匆》片段导入。”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