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案4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祝福》第二课时<br>
<br>
教学目的:<br>
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br>
教学重点:<br>
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br>
教学难点:<br>
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br>
教学设想:<br>
一、本文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内容丰富深刻,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点,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课后自己研读。<br>
二、方法上采取老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读,读、思、议结合,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不可用空洞的分析取代学生钻研教材。<br>
三、运用电教手段,播放《祝福》电影画面,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小说的内容。<br>
教学过程:<br>
一、导入新课。<br>
(插放“小说常识”和“情节简表”幻灯)回顾旧课,导入新课。<br>
<br>
二、交流作业。<br>
由两位同学读《祥林嫂的故事》(上一课时布置的作业),在学生互议的基础上,教师简要评议。<br>
<br>
三、研习新课<br>
1、 学习阅读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来的部分。<br>
思考: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是怎样的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br>
讨论归纳:<br>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年轻,勤劳,朴实,新寡)<br>
眼睛:顺着眼。(善良温顺)<br>
表现: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勤快耐劳)<br>
变化: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要求极低,反衬出在婆婆家的遭遇)<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