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小题,约10880字。
2016-2017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
一、基础知识
1.以下加线字词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赍发(jī) 剜肉(wàn) 酒馔(zhuàn) 口呐(nà)
B.轻飏(yáng) 熹微(xī) 盘桓(huán) 出岫(yòu)
C.晦朔(shuò) 北冥(mínɡ) 舂米(chūn) 蓬蒿(ɡǎo)
D.涸辙(hé) 潦水(lǎo) 乖舛(chuǎn) 笏板(h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A项“剜肉”的“剜”读作“wān”;“口呐”的“呐”读作“nè”。B项“出岫”的“岫”“xiù”。C项“舂米”的“舂”读作“chōng”;“蓬蒿”的“蒿”读作“hāo”。
2.下列几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物华天宝 钟明鼎食 老当益壮 高山流水
B.人杰地灵 渔舟唱晚 穷且益坚 青云之志
C.贪脏枉法 鬼鬼祟祟 碎琼乱玉 余音绕梁
D.或棹孤舟 矫首暇观 腾跃数仞 泠然善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A项“钟明鼎食”应写作“钟鸣鼎食”;C项“贪脏枉法”应写作“贪赃枉法”;D项“矫首暇观”应写作“矫首遐观”。
3.下列各句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小知不及大知
②此小大之辩也
③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④云销雨霁
⑤而彼且奚适也
⑥而征一国者
⑦北冥有鱼
⑧而莫之夭阏者
A.①②⑥⑦ B.②④⑤⑧ C.①③⑤⑦ D.③④⑥⑧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本题侧重考查通假字。①“知”通“智”;②“辩”通“辨”;⑥“而”通“能”;⑦“冥”通“溟”。
4.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古今意义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①悦亲戚之情话
②抚孤松而盘桓
③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④既窈窕以寻壑
⑤奚惆怅而独悲
⑥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⑦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⑧辩乎荣辱之境
A.①②⑥⑦ B.②④⑤⑧ C.①③④⑦ D.③④⑥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本题侧重考查古今异义。①“情话”古义是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③“海运”海水运动,这里指汹涌的海涛;今义是海洋运输;④“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⑦“果然”很饱的样子;今义是副词,果真。
5.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适莽苍者(往) 而征一国(夺取) 绝云气(直上穿过)
B.生生所资(凭借) 三径就荒(接近) 审容膝之易安(明白)
C.家君作宰(县令) 气凌彭泽之樽(超过) 穷且益坚(贫穷)
D.决起而飞(快速的样子) 小大之辩(变化) 恶乎待哉(何,什么)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征”,信;C,“穷”困厄,处境艰难;D,“辩”通作“辨”,辨别、区分。
6.下列各组加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鹏之徙于南冥也
B.奚——乐夫天命复奚疑奚以知其然也
C.以——木欣欣以向荣家叔以余贫苦
D.而——觉今是而昨非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项,疑问代词,什么。A项,“之”前句是动词,到;后句是助词,主谓取独。C项,“以”前句是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后句是介词,因为。D项,“而”前句是连词,表并列;后句是连词,表转折。
7.下面关于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的纪年法常见的有王公年次纪年,主要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年号纪年,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如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