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小题,约14960字。
2017届江西省临川一中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密卷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节用与制欲
周可真
中国传统文化的“治道”有多方面内容,涉及治国安民的学说和原理、普遍原则和根本方法,可以统称为中国传统治理哲学。
中国传统治理哲学不仅是中国传统治理思想的根本内容,而且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主体内容。按照冯友兰先生的观点,不仅先秦诸子哲学,整个中国传统哲学所讲的大都是“内圣外王之道”,大都可以理解为“治道”或治理哲学。综合来看,中国传统治理哲学以“人事论”和“人心论”为基本内容。
“人事论”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人在这个现实世界上,究竟应追求什么样的价值目标。“人心论”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人作为人而活着,究竟应具有怎样的精神境界。对于前者,孔子关于“颜回之乐”的安贫乐道思想具有典型意义;对于后者,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名言赢得广泛共鸣。这表明,中国传统治理哲学具有这样的特点:其重心不是考虑如何提高社会生产力,而是考虑如何节制人们对物质生活的欲望。相应的,在提高人的精神境界问题上,出于有效节制人们物质生活欲望的考虑,则提倡追求心灵自由与淡泊宁静的价值观。在中国传统治理哲学看来,治理之所以必要,是因为现实社会中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有时是不合理的,一些人对于物质生活资料有超过合理限度的欲望。因此,治理的意义就在于把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引导到正确轨道上,即通过治理使人们懂得自我克制,将自己的物质生活欲望控制在合理限度之内,不使其任意膨胀;治理的根本目标,就是要达到全体社会成员都有合理的物质生活需求。
现代西方管理哲学对管理目标的设定,基于通过提高群体工作效率来提高社会生产力、满足社会物质生活需求的考虑。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有这样的观点:到20世纪初为止,现代西方文明的发展主要是由工业革命推动的;通过工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了传统手工业,由此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跃升。然而,使用机器代替手工劳动只是在增加产出上成为“实现文明世界繁荣昌盛的最突出因素”;与此同时,由于单凭经验行事的传统管理所导致的工作效率低下却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每天,来自人力资源上的损失要比在物质资源上的浪费大得多”。所以,要使工业革命所形成的新生产力获得“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意义上的充分发展,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管理所造成的工作效率低下问题。在泰勒看来,根治效率低下的良药在于系统管理,正确的方法只能是科学管理。
以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为代表的现代西方管理哲学,主张通过科学管理确保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不被浪费,并依托既有生产力创造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这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但在现实生活中,现代西方管理哲学的效率观念同无节制的消费观念、经济增长观念相互交织,非但使人类物质生活欲望的节制问题被搁置一旁,而且这种欲望因受到强烈刺激而恣意膨胀,加剧了现实世界中有限资源日趋枯竭与人类对物质财富的欲望日益膨胀之间的矛盾。因此,节制人类的物质生活欲望,使人类从过度膨胀的物欲中解脱出来,已经刻不容缓。显然,以有效节制人的物质生活欲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中国传统治理哲学,虽然有一定历史局限性,但对于变革现代发展观念和管理理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管理方式,进而实现人类社会永续发展具有积极启示意义。
(摘编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治理哲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统治哲学以中国传统治理思想为根本内容,以中国传统哲学为主体内容,以“人事论”和“人心论”为基本内容。
B.中国传统统治哲学考虑如何节制人们对物质生活的欲望,也有提倡有效节制人们物质的生活欲望,以期将欲望控制在合理范围中。
C.中国传统统治哲学与西方管理哲学根本区别在于,有无节制的消费观念,表现为是否将人类物质生活欲望的节制问题搁置在一旁,任其恣意膨胀。
D.中国传统统治哲学虽然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在变革管理目标、管理方式等方面仍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实现提高工作效率与节制物质生活欲望相结合。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学者认为“治道”和治理哲学大都贯穿整个中国传统哲学体系中,治理的核心是使人们懂得自我克制,从而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合理的物质生活需求。
B.中国传统治理哲学与西方管理哲学目的有所差异,一个是考虑如何节制人们对物质生活的欲望,另一个是侧重提高社会生产力、满足社会物质生活的需求。
C.要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就必须解决传统管理中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并用正确的方法来实行科学管理,由此来提高群体工作效率,实现社会生产力的真正跃飞。
D.中国传统治理哲学以有效节制人的物质生活欲望为基本价值取向,对于现代西方管理观念中“无节制”理念下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利用“节用与制欲”实现“发展与进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事论”强调价值建构,“人心论”主张精神培养,由此推知,中国传统治理哲学不重点考虑如何提高社会生产力,而是考究价值观。
B.将物质欲望控制在合理限度之内是治理的意义所在,在这一合理限度内,实现全体社会成员拥有合理的物质生活需求则是治理的根本目标。
C.工业革命虽然在增加产出上实现了社会生产力的跃升,但却因为纯经验式的传统管理,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这一问题是现代西方管理哲学目标设定的出发点。
D.涉及治国安民学说和原理、普遍原则和根本方法的中国传统治理哲学,对现世的中西方管理哲学都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对于现存的“欲望”问题,也点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
【答案】
1.C
2.C
3.D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C项,张冠李戴,根据原文最后一段可知,“将人类物质生活欲望的节制问题搁置在一旁,任其恣意膨胀”的是“西方管理哲学的效率观念”,不是“西方管理哲学”。
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第四段末“在泰勒看来,根治效率低下的良药在于系统管理,正确的方法只能是科学管理”可知,“用正确的方法来实行科学管理”只是泰勒提出的观点。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无中生有,“对现世的中西方管理哲学都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对于现存的‘欲望’问题,也点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于文无据。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卢恺,字长仁,涿郡范阳人也。父柔,终于魏中书监。恺性孝友,神情爽悟,略涉书记,颇解属文。染工上士王神欢者,尝以赂自进,冢宰宇文护擢为计部下大夫。恺谏曰:“古者登高能赋,可为大夫,求贤审官,理须详慎。今神欢出自染工,更无殊异,徒以家富自通,遂与搢绅并列,实恐惟鹈之刺,闻之外境。”护竟寝其事。建德中,增邑二百户。岁馀,转内史下大夫。武帝在云阳宫,敕诸屯简老牛,欲以享士。恺进谏曰:“昔田子方赎老马,君子以为美谈。向奉明敕,欲以老牛享士,有亏仁政。”帝美其言而止。四年秋,李穆攻拔轵关、柏崖二镇,命恺作露布,帝读之大悦,曰:“卢恺文章大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