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夜思乡客,天涯断肠人——《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对比教学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10/11 9:13:4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8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210个字。

  残夜思乡客,天涯断肠人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对比教学
  沧州市第十四中学刘亚敬
  【课文选材】初中语文2016人教版
  【学情分析】
  学习初一首单元古诗,学生有一定的读背基础,但对于诗的意境、意蕴理解能力不足。通过《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学习对诗的朗读节奏,诗的意象、艺术手法有了初步了解,为学习本课做了铺垫。
  【教学设想】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在初读过后的第一想法是两首古代诗歌都围绕着“乡愁”来写,这是中国古代诗歌常见主题,切入点放在这里。既然是两首诗对比教学,就要读出主题,意向选取,意境营造,意蕴内涵的同与异。与此同时,力求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听、说、读、写的多方参与。由此,作出以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诗歌朗读节奏、意象特征等古诗基本知识,培养有感情吟读背诵古诗的基本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联想与想象的方法,在译写的过程中揣摩诗歌语言,体会诗的意境;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完成对诗歌意蕴情感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诗歌“乡愁”主题,培养热爱故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一、 有感情地吟诵,结合诗句展开想象。
  二、从写作背景和景物描写两方面入手体悟诗歌意蕴情感。
  【教学过程】
  共一课时
  一、导入
  古时道路闭塞,车马代步,流落异乡,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触发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为古诗中一个恒久不衰的话题。今天我们便要学习这样两首诗。
  二、 吟读,寻意象
  1.生齐读《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读诗注意讲过的停顿。
  师启发以上读的过程中律诗朗读的节奏划分,五言221或212,元曲这首小令按名词断开,大部分进行了22划分。
  2.在读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同学们着重读了一些带有作者情感的词,这些词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象。生找出两诗中出现的意象,再读,想象画面,读出意象内涵。(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介绍什么是意象)
  青山、绿水、平潮、阔岸、悬帆、海日、残夜、归雁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瘦马
  3.生谈感受,这两首意象风格有什么区别?
  师总结:第二首小令意向选取更为凄凉,同时组合方式也很有特色,名词联排,把富有特色的景物组合在一起。
  三、 译写,品意境
  接下来,我们试着译写。为什么不是翻译?我希望同学们写时不但能翻译出诗句意思,还能加入想象,写出诗意,写出美感。
  1.译写之前,借助注释自己边读边疏通诗句意思,提问疑难。
  风正:顺江的风帆悬:船帆高高悬挂
  2.师举例译写《次北固山下》首联、尾联,《天净沙•秋思》首句。
  例1:远远望去,漫漫长路在重重青山外边,低头看水波粼粼,弯弯的小船缓缓向前••••••那北归的雁儿啊,可否托你带去家书一封,顺便将我思乡的心儿也一同带去洛阳。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