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张家港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有20道题,约8280个字。
第一部分(28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mèi)______力②殷qín ③金(bì)辉煌④造xíng
【答案】魅切碧型
【解析】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商务印书馆今年出版了《草木情缘: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作者描会了中国古典文学中色彩斑斓的植物世界,解柝不同时代有着迥异名称与喻意的植物风资,并追溯植物引进中国的脉络,理清文学作品的写实与想像。
错别字
改正
【答案】会:绘;柝:析;资:姿;像:象
【解析】
试题分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本题要着重提一下“想像”用作动词,“想象”用作名词。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曲径通幽处,。(常建《》)
②万籁此俱寂,。
③吴楚东南坼, 。(杜甫《________________》)
④孔子东游, ,问其故。……两小儿笑曰:“”
⑤,流响出疏桐。(《蝉》)
⑥雨昏青草湖边过,。(郑谷《鹧鸪》)
【答案】①禅房花木深②但余钟磬音③乾坤日夜浮'④见老子与孙子在争论⑤垂緌饮清露⑥花落黄陵庙里啼
【解析】
试题分析:默写诗文句子,易写错字,一是由于记忆不清,二是好望文生义,所以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本题中易错字有:禅、磬、乾坤、垂緌、陵,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4.名著阅读。(7分)
(1)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他是牛魔王的儿子,罗刹女养的。他曾在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炼成“三昧真火”,却也神通广大。牛魔王使他来镇守号山,乳名叫做红孩儿,号叫做圣婴大王。
B.孙悟空具有超高的斗争艺术,他善于透过迷人的假象认清妖魔鬼怪的本来面目。
C.孙悟空和铁扇公主、牛魔王斗智斗勇,在众神的帮助下,取得芭蕉扇,师徒顺利通过了火焰山。
D.在流沙河,天蓬元帅和卷帘大将大战,孙悟空和哪吒从旁相助才制伏对手,卷帘大将皈依玉皇大帝,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法知识短语结构方式,根据所学所记,了解短语结构方式主要的类型,分析各项内容,判断正误。D错在“哪吒从旁相助”“皈依玉皇大帝”属于“无中生有”,原书没有这样的细节。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面关于孙悟空的称呼及其得名原因,正确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请参照示例,完成表格。
①斗战胜佛A.石猴被招安后,玉皇大帝授给他的官职
②齐天大圣B.唐僧收石猴为徒时为他所取的混名
③行者C.唐僧师徒取经成功后,如来佛授给孙悟空的品职
④弼马温D.石猴探水帘洞成功,众猴拜他为王时对他的称呼
⑤千岁大王E.石猴回到花果山后,接受独角鬼王建议所称
称呼 示例:① ② ③ ④ ⑤
得名原因 C
【答案】
称呼 ② ③ ④ ⑤
得名原因 E B A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有点难度,要根据所读所记,仔细各选项提到的情节,分析选项内容填答。孙悟空名号先后是,美猴王---花果山经过众猴建议自己给自己取了个尊号;孙悟空---学习筋斗云、变换术时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菩提老祖取名;弼马温---大闹天宫首次招安被封御马监名号,就是养马的插一下,因嫌弼马温官小,反下界,经过独角鬼王建议,给自己加了个尊号“齐天大圣”;后经太白金星再次招安,受封此爵;孙行者---跟唐僧西天取经时唐僧给取的诨名;斗战胜佛---跟唐僧取经最后见到佛祖,佛祖所赐封号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5.根据情境,补全对话,做到语意连贯,表达得体。(3分)
波波正在聚精会神地读书,妈妈走过来问:“明天几点开家长会?”波波不耐烦地答道:“我哪知道?难道你没看到老师发的短信通知吗?”意识到自己口气不对,波波忙改口道:“”妈妈笑道:“哦!老妈这就看。”
【答案】【示例一】我刚才正在看书。老师发短信通知了,你自己去看一下,好吗?【示例二】妈,对不起。我也不清楚,你还是看一下老师发的短信通知吧。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口语表达能力,要考虑语言得体,即说话者的语言要符合“身份”“场合”“情景”“情感(语气)”等方面的要求。根据“波波”开始用语不当,来拟写“波波”道歉并重新回答“妈妈”的话。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第二部分(42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6.颔联中前面写“一片影”,后面写“万重云”的作用?(2分)
7.诗人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8.下列选项对《孤雁》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间。由于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故交零落,处境艰难。
B.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本诗的“诗眼”是“哀”,全诗弥漫着悲惨凄切的气氛,让人哀伤不能自抑。
C.颈联写孤雁边追边望,望尽天际,似乎又望见同伴的身影;追飞不及,心中哀伤不已,好像又听到了同伴的呼啸声。
D.结尾用了衬托笔法,“无意绪”是孤雁对着野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