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之书》教学设计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10/10 9:44:1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180字。

  《沙之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领会《沙之书》的内容与题旨。
  2、理解“虚构”对于《沙之书》表达的重要性。
  3、体会“虚构”对于小说表达的重要性。
  4、了解博尔赫斯及其创作
  教学重难点
  1、领会《沙之书》的内容与题旨。
  2、理解“虚构”对于《沙之书》表达的重要性。
  3、体会“虚构”对于小说表达的重要性。
  4、了解博尔赫斯及其创作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我们今天来讨论小说创作的“真”“假”的问题。
  看作品《黄纱巾》
  学生讨论
  真:客观现实——事实
  假:主观现实——虚构 (谎言)
  虚构 (谎言):不是道德意义上上的,是指艺术的编织与编造——在已有的现实世界之外还创造了一个不存在(精神)的世界。——艺术的真实
  2、小说:英语,fiction(虚构、想象、杜撰) ,novel(新颖的、奇妙的)
  中国:正事为史,野史称小说。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县”乃古“悬”字,高也;“令”,美也,“干”,追求。是说举着细小的钓竿钓绳,奔走于灌溉用的沟渠之间,只能钓到泥鳅之类的小鱼,而想获得大鱼可就难了。靠修饰琐屑的言论以求高名美誉,那和玄妙的大道相比,可就差得远了。春秋战国时,学派林立,百家争鸣,许多学人策士为说服王侯接受其思想学说,往往设譬取喻,征引史事,巧借神话,多用寓言,以便修饰言说以增强文章效果。庄子认为此皆微不足道,故谓之“小说”,即“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浅识小道”,也就是琐屑浅薄的言论与小道理之意。正是小说之为小说的本来含义。)
  小说定义:“小说是用散文写成的某种长度的虚构故事。”虚构是小说的灵魂。
  二、感知
  1、研读《沙之书》,这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书?(找出显示书的奇特的地方。)
  异乎寻常的重量
  页码的排列引起了我注意,比如说,逢双的一页印的是40,514,接下去却是999。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