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学设计30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9/21 15:27:1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970字。

  单元(章、节) 第 一 单 元 第 二 课
  课        题 《再  别  康  桥》
  第       周第       课时 授 课 班 级 高 中         班
  教
  学
  目
  的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徐志摩的简历。
  2、体会《再别康桥》“三美”的特点。
  3、把握诗的意象,领会诗的象征意义。
  渗透教育      鼓励学生热爱美丽的大自然,热爱生活,珍惜生活中的人情美。
  教 学 重 点 1、赏析《再别康桥》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构思。
  2、品位《再别康桥》中的“三美”。
  教 学 难 点 赏析《再别康桥》中的“金柳、青荇、榆阴下的一潭”等意象的美,以及“三美”在诗中的体现。
  教学方法及手段 1、语言品读法。听录音带。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2、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讨论、研究,得出结论。
  学 法 指 导 1、引导学生自读,诵读,并示范朗读。
  2、指导学生查阅课外书籍,了解作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词中,我们感受到了他远大的志向、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情怀和乐观的态度,这些不仅仅让我们更了解他,崇敬他,更是可以指引我们今后的生活,为我们照亮前进的道路。
  毛泽东的作品仍是沿用了古体的词的格式,并不是我们现当代文学史上的新诗,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我国现当代史上的新诗,感受时代赋予了诗歌怎样的时代魅力。
  首先,我们先简单了解新诗的相关知识。
  二、介绍新诗
  1、定义
  中国新诗是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学进入了光辉的现代时期而形成的。把“五四”以后的诗歌视为中国诗歌的一个独立阶段和特殊部分,称之为新诗,不仅因为它在时间上属于现代,更因为它反映了中国诗歌现代化的进程,是现代意义上的诗歌,这也就是新诗之所以新的所在。
  2、特征
  就其主流而言,新诗的特征主要为:(一)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锋和一个纵队,在科学与民主的文化启蒙下,它是以现代的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思潮为思想基础的,集中表现了对于人的命运和人民命运、民族命运的关注,并在创作主体的个性、自我意识和描写对象社会化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加强。(二)以改变诗歌语言为突破口,以白话为武器,经历了真正的“诗界革命”,而与旧传统决裂,有意识地摆脱古典诗词的严整格律,终于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从很接近旧诗的诗变到很自由的新诗” 从而形成了完全独立于传统的诗词之外的崭新诗歌形式,并建立起现代诗歌的新传统。(三)新诗既以旧诗为革命对象,则自必以引进外来形式为诗体模式,我们的新诗在‘五四’时代基本上是从外国诗(主要是英国诗)借来音律形式的”(朱光潜《新诗从旧诗学习得些什么》,因而它乃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