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归去》ppt54(2份打包)
- 资源简介:
课件共11张,7080字。
我心归去
● 教学目标
1. 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了解“故乡”的人文内涵,激发为故乡富强而勤奋学习的激情。
2. 品味富有哲理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饱含的深情。
3. 学会使用“评点”的方法来解读文本;
●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故乡”的人文内涵,体会字里行间饱含的深情。
难点:品味富有哲理的语言。
● 设计思想
《我心归去》是苏教版必修一“月是故乡明”专题“漂泊的旅人”板块的第二篇文章,这个板块前有老舍的《想北平》后有柯灵的《乡土情结》。《想北平》和《我心归去》典型地体现了人与故乡的关系和人对故乡的特殊情感;而《乡土情结》则梳理了人与故乡的经典情结,是这一板块的总结与升华。
本专题是文本研习专题,专题要求教师创设文本解读的情境,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来研习文本,鼓励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与文本、编者、教师、同学交流,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
高一学生在学习这个专题之前,已经学过“向青春举杯”和“获得教养的途径”两个专题,接触到的文体有诗歌、散文等;学生还学习了老舍先生的《想北平》,初次领略了故乡在人心深处的永恒魅力。由于阅历不深,高一的学生还是较难理解语句中蕴含的哲理,尤其是对“故乡”人文内涵的理解,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这作为教学的难点。“诵读品味”、“独立评点”和“探讨交流”的方式,让学生透过文字表面,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了解人文内涵,因为不管是新教材还是老教材,主旨的把握总是建立在对文本的解读上的,而不是架空分析出来的。
● 教学资源
一.资料辑录。
韩少功(男)(1953- )笔名少功、艄公等。湖南长沙人。1969年初中毕业后,下放汩罗县的农村插队。1974年调县文化馆工作,开始发表作品。执笔含有大量史料的传记《任弼时》(与甘征文合作)。1978年考入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1979年发表短篇小说《月兰》(人民文学1979.4)在文坛崭露头角。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2年毕业后在湖南省总工会的杂志《主人翁》任编辑。1984年调作协湖南分会从事专业创作。到海南后1988年开始主编《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