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中2006年高中语文第三册期中测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中第三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1/20 9:47:5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9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4题,约9500字。
重庆一中高2007级高二(上)期语文半期试题  2005.11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9分)

一、(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菲薄(fěi)     屋椽(chuán)      平仄(zè)     含情脉脉(mò)
  B.桀骜(ào)     歆羡(xīn)        婀娜(nuó)    长歌当哭(dànɡ)
  C.潺湲(chán)   纤细(xiān)       喋血(dié)     便言令才(pián)
  D.租赁(lìn)     暮霭(ǎi)         商贾(ɡǔ)     否极泰来(pǐ)
2.下列加点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缥缈    戌守    修葺    葳蕤生光
  B.机杼    寥落    寒喧    殒身不恤
  C.掂量    阑姗    虔诚    雕栏玉砌
  D.祈祷    浸渍    黯然    羽扇纶巾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各级领导一定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勤政为民,扎实工作,     为人民群众          实实在在的利益。
②在换届选举中他为自己拉到了不少选票,尽管老科长正直能干,也只得      。
③晓华外语能力和公关能力很强,被学校        到国际交流处负责外籍教师的引进和管理工作。
A.牟取    让位    委任          B.谋取    让位    委派
C.谋取    让贤    委任          D.牟取    让贤    委派
4.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看电影不满意就退票的措施推出一周后,票房收入大增,而半途提出退票的则凤毛麟角。
  B.这个孩子,基础不太好,读书又无动于衷,这样的学习态度,成绩怎会提高呢?
  C.有些人对经济建设上的浪费现象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养成了一种麻木不仁的恶习。
  D.写文章应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如果文不加点,就很难让人看明白。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史学上,它开创了史书的纪传体体例;在文学上,它开了传记文学的先河。
  B.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C.巴金,原名李芾甘,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家》《春》《秋》
(合称“激流三部曲”)等。
  D.莫泊桑,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著有300多篇短篇和长篇小说,总称为《人间喜剧》。
二、(本大题含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文,完成6—9题。
文化对水的忧虑
    读书和著书原本是一个小圈子的事情,它不仅需要智力,还需要钱财、时间的投入。
    古时候社会上大多数人都为基本生存而劳作,能进行后两种投入的人很少,文人的圈子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也就很狭小。这个圈子往往同社会上富有的、有闲的阶层重合程度较高,超乎普通大众,因此文人在语言和风气上往往追求一种高雅和与众不同,不以同大众的语言隔膜为问题,反倒可能因为“之乎者也”而有一种超尘拔俗的优越感。
读书和著书只是一个小圈子里的事情的时候,文人们著书行文推崇高雅精致,中国古代诗词骈文讲究高度凝练和对仗、平仄、韵律,正是这种追求的体现。越是精炼的文字越显文人的功夫。语言凝练高雅在古代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这与当时造纸成本较高有关,特别是没有纸只能用竹简写字的时候,如果洋洋万言,恐怕搬运都成问题。所以《老子》《论语》《孟子》等古代著作,都极为节省笔墨。古代文人都像拧湿毛巾那样,非把脑子里想表达的东西的水分拧得一个水分子没有不行。
近现代以来,读书大众化了,这是工业发展带来的人的社会化的结果。文人的圈子不断扩大,白话文的推广,就成了不可逆转的趋势。阅读大众化的同时是文化对水时代的来临,就像喝酒的人多了,低度酒就畅销一样,因为要大家都喝得了才行。当然,与此伴随的还有造纸业和印刷业的进步,纸张和印刷成本变得极为廉价,书成为了大众化的消费品,写书人当然也就不吝惜笔墨了,更何况因为读书的大众化,著书可以成为赢利的手段,于是,著书立说人的队伍空前壮大,开始有写书人粗制滥造了。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的图书购买力空前增强,面对骤然壮大的读者群体,著书突然成了一项可以迅速获得名利的行业,因此一些算不上真正文人的人为了赚钱也拿着剪刀和浆糊匆忙加入了“攒书”的队伍。文化对水,文人的队伍也在对水。
    追求独特与精致原来是文人传承数千年的风尚,现在简单复制和粗制滥造随处可见,“著作等身”的“名人”已不再是稀罕之物。
    而今,网络化、信息化使得文化的传播连用纸和印刷的环节都省掉了,传送一条信息到地球的另一端只是转瞬之间的事。发表作品任何人随时都可以做到。于是,文化进一步大众化,又一次被大量对水。原来是把高度酒变为低度酒,现在是酒精度趋近于零。人们的欣赏口味进一步发生变化,名著没有人读了,过去崇尚的东西现在没有多少人读得懂,也没有时间和耐心去读。所以,亚里士多德、孔子、莎士比亚的著作,越来越少有人问津,思想和文学的大家不适用了。高度酒没有人喝,只喝矿泉水和可乐的人,能把酒当作摆设就不错了。文化上的矿泉水和可乐是什么?就是快餐式的水哲理和刺激性的文学作品,它们在书店、书摊、火车上流行。人们有时也崇尚深沉,但往往只是相当于小男生给小女生看的深沉,是“扮酷”。这个时代里,图书的精品偶尔也有,但茫茫书海中,它不过是沧海一粟,而且也往往无多少人问津。它常常躲在书店的一角里,有一种“寂寞开无主”的孤独。相当于矿泉水和可乐的文化,又相应地产生了许多对水的文人,这种人虽依然舞墨(确切说是“弄机”——计算机),但却远离了凝练和雅致,不再以媚俗和粗糙为低劣,失去了以往文人的追求。
说实在的,我欢迎信息化,但对文化的对水却有些忧虑。被稀释的文化很难有精华。至于作品,本来写的是一种境界,读的是一种味道,但这些失去之后是什么呢?信息的时代,也许比以往更加需要一些自身不被对水的文人,有一种“子规夜半独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的执著,代表一种凝练雅致的文化精神。

6.对“文化对水”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一些算不上真正文人的人为了迅速获得名利而粗制滥造作品。
B 不少人出于迅速获得名利的目的而简单复制和粗制滥造出的所谓作品。
C 为赚钱,有人拿着剪刀和浆糊匆忙攒出文化含量很低的所谓作品。
D 生产远远脱离了凝练和雅致的粗糙媚俗的低劣文化作品。
7.根据原文所说,全都是产生“文化对水”原因的一项是  (    )
①随着工业发展而来的读书大众化造成了人们文化品位的低下和庸俗趣味。
②随着造纸业和印刷业的进步,纸张和印刷成本极为低廉,书成了大众化的消费品。
③文人圈子不断扩大,著书立说人的队伍空前壮大,著书成为迅速获得名利的手段。
④网络化、信息化使文化进一步大众化,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