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70字)
《爱因斯坦与艺术》 (赵鑫珊)
上海市同济中学 戴晓艳
一、教学目标:
1、懂得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
2、学习本文叙议结合的基本写作特点。
3、初步体会到——造就一个杰出的科学家需要有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这一主旨。
二、教学重点:
1、把握材料与论点的关系。
2、体会本文理性与激情相交融的语言风格。
三、教学难点:
1、从文化背景探索爱因斯坦和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是其一;
2、从哲学与美学的角度来深入探究爱因斯坦和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是其二,视学生的具体可接受性加以分析、处理、落实(不必强求)。
四、教学用时:二课时。
五、教学设想:
1、适当介绍爱因斯坦的杰出成就。
2、作为进入高中以来的第一篇富于科学、哲学、人文气息的文字,在教学当中,我认为暂时还不宜与学生讨论得过深——目前的广大学生还不具备较为完备的人文底蕴和气质,从身心角度看,应该还较为关注名人“轶事”;那么,从实际出发,文章是如何来描述这一大批名人“轶事”的?传递给学生的又是些怎样的信息?等等,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念、高尚的审美情趣、远大的报国之志……眼下学习此类文本的重中之重,当从文本出发,把握文本的基本特点是上策。
3、课前预习课文,熟悉文本内容,质疑。
六、教学环节:
(一)导入
科学是美丽的,艺术也是美丽的。然而,人们更习惯于将这两种美丽置于界限分明的美的两端,就像阳刚之于阴柔、豪放之于婉约……从理论上说,它们确实属于两个范畴。一个以物为尺度,一个以人为中心;一个追求真实,一个追求美好;一个理性至上,一个感性为尊……然而,就是这么不一样的两种美在同一个人身上却发出了炫目的光芒,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爱因斯坦!
(二)关于爱因斯坦。
学生: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于德国。父母都是犹太人。他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一生中最大的贡献是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此外,他对宇宙学、引力和电磁的统一场论、量子论的研究都为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