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100字。
浅谈《荷花淀》的人物描写艺术
江宁高级中学 张小兵
“人物”是构成小说的灵魂,但凡优秀的小说家必然是描写人物的能手。以泥土气息和诗情画意著称的小说家孙犁便是描写人物的高手。探讨高中教材《荷花淀》描写人物的特色和技巧,对我们的写作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一、在人物性格发展的轨迹中显示性格的起点。
《荷花淀》描写了一群青年妇女的人格起点,即聪明勤劳,美丽活泼。它
没有源于精神扩张的外国小说的长篇累牍的心理描写,也没有基于话本的的中国古典小说的费尽周张的形貌刻画,更没有本于艺术的各派戏曲的大段内心独白,而是在人物性格发展的轨迹中逐步呈现的。如她们善于驾舟的本领是在日寇紧逼猛追的急迫状态下表现出来的。她们把小船摇得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一条打跳的梭鱼”,行文至此,我们才明白,原来这群妇女还具有“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的驾船本领。我们往往被小说紧张的情节扣住了心弦,而忽略了对她们高超的驾船技术的欣赏。而正是因为她们有如此本领,才使她们具备了顺利进入荷花淀的客观条件。“幸亏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从小跟小船打交道”,顺手一笔,交代了她们性格的起点,在情理之中,曲折中更具艺术的魅力。写她们善于凫水,一方面是在异常紧迫的气氛中展现出来,“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看似淡淡一笔,但动作的迅急,本领的高超,却已跃然纸上。另一方面又是通过一个妇女对丈夫的不服气,说气话突现出来的,“打沉了,我也会凫水捞东西。我保管比他们水式好,在深点我也不怕!”另外,她们的活泼,更是通过她们“寻夫未遇”和“观战受气”两次受挫后的说笑中,自我流露出来的。
二、“水中月,镜中花”的传统审美观的写照。
《荷花淀》中没有对采取“选取重点,连带整体”的人物描写方法,而且也没有鲁迅式的“画眼睛”。而是以“雾里看花式”的虚化人物将小说诗意化。全篇除了“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的二十多岁的水生外,其余的人连名字都没有,水生嫂和小队长仅是个代称与职务,特别是这群妇女,既没有交代她们的家庭、姓名、年龄,更没有描写她们的肖像,但读完小说,一个个人物却由远走近,逐渐清晰,直至如现眼前。这是什么缘故呢?
首先,景物描写与心理描写的有机结合。
《荷花淀》善于将景物描写与心理描写结合起来,衬托人物的外貌与性格。如水生嫂席地编席,圆月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