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案100
- 资源简介:
约3440字。
语 文 教 案
姓名: 座号
教学课题 沁园春•长沙
教学目标 1、 掌握词的基本意境,感受雄壮豪迈的词风。
2、 体会词中体现的新时代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3、 培养诗词的鉴赏能力,把握基本的朗诵技巧。
4、 以先辈的革命精神激励学生,振奋精神,鞭策学生做新时代的青年。
教学重点 1、 通过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以及形成的独特意境。
2、 理解诗歌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 1、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鉴赏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2、 演示法
3、 读书指导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授课教师 张家瑄
新课导入: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许多脍炙人口咏诵秋天的优美诗句,千百年为人们所传诵。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几首描写秋的诗词。这几首诗词分别为我们营造出怎样的氛围呢?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宋玉《九辩》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
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文学家宋玉的不朽名著《九辩》中就开了“悲秋”的先声:“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天的气息是多么让人感到悲戚啊!萧瑟的景物啊!草木枯黄摇摇落落,万物都变得衰败。这是一幅多么凄凉忧郁的秋景的写生图啊!唐代诗圣杜甫那首《登高》更是传诵百世的悲秋佳作。诗人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些诗句给读者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万物凋零的图画,抒发了作者凄凉忧郁的“悲秋”情感。《蒹葭》乃《诗经》名篇,千百年为人们吟咏,在一个深秋的早晨,主人公来到河边追寻思暮的心上人,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苦苦期盼的心上人在河水的另外一边。秋水长长,秋景漫漫,心上的人儿你在哪里?作者用秋景起兴,暗寓了他的心情和感受,诗人的凄惋的心境,也正是借这样一幅秋凉之景得到渲染烘托,得到形象具体的表现。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一首描写寒秋景物的词作,诗人毛泽东笔下的秋是什么样的?也是这样肃杀、悲凉吗?下面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词,体会诗人毛泽东赋予秋怎样一种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