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设计3
- 资源简介:
约4250字。
海南省海口二中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专题珍爱生命之《假如给我三天的光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2.品味作品在质朴的语言中洋溢着的诚挚美好的感情。
3.品析课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1.品味作品在质朴的语言中洋溢着的诚挚美好的感情。
2.品析课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对比手法表现诚挚美好的感情和生命的热情。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方法:
品读-感悟
教学设想: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一篇著名散文。作为一位盲聋哑人,海伦•凯勒并没有向我们展示多少“命运”的多舛,而是让我们更多地感受到作者的热切、坦诚和真挚。作品表现了作者坚强不屈和积极乐观的精神,表露出对世人强烈的爱和热切的希望。
第一课时:整理全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解读假如得到三天光明的安排,体味作者诚挚美好的感情。
第二课时:理解文章前面一部分,学习对比手法,体会作者对世人的规劝,表白自己的内心,拓展《命运交响曲》和国际著名激励大师约翰•库缇斯,思考生命的意义,感悟生命之重。第一课时
一.导入:
播放《二泉印月》音乐。
在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中,导入:
生活在光明世界里的人,是很难体会残疾人所忍受的各种困难和痛苦的,尤其是盲人,他的世界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我们从盲人阿炳的《二泉印月》中听出的是……(坎坷的经历、悲惨的命运、凄凉的心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盲聋哑的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精神世界,去品味这被誉为“精神楷模”的杰出女作家给我们展示的丰富情感。
二.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在生命的88年里,有87年在黑暗和寂静中度过。19个月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7岁时,安妮•莎莉文走进了她的生命,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活的故事》(1902年),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而且给成千上万的健康人带了了鼓舞。作品还有:《我所生活的世界》(1908)、《从黑暗中出来》(1913)、《我的信仰》(1927)、《中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