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教学设计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8/6 20:45:3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830字。

  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
  【学情分析】
  本课旨在让学生领会什么是事件的波澜及其艺术效果,进而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些常见的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我们应该正视一个并不乐观的现实——在写作方面,学生知识还停留在简单的记叙及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上,至于巧妙构思、谋篇布局很是空白。大部分学生依然基础较为薄弱,甚至出现不知从何下笔的现象。教师举例让学生对写事要有点波澜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掌握一些常见的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巧妙着笔,提高记叙文的写作水平。
  【教学目标】:
  1、领会波澜的含义并体会一波三折、回环曲折之美及其效果。
  2、掌握一些常见的叙事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
  【教学重、难点】
  1.领会波澜的含义并且品味其艺术效果。
  2、掌握一些常见的叙事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
  【课前准备】:
  1、搜集生活中一波三折的故事。
  2、思考怎样才能让文章一波三折。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精彩论述:“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洄,便是死水。”(脂砚斋语)。中国的园林,往往是叠嶂回廊,曲水萦绕,在一曲一折之中不断展现“山重水复”,又不断展现“柳暗花明”读(写)文章也是如此。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有张有弛、有动有静、跌宕起伏,波澜曲折才会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
  显示课题:写出事件的波澜
  二、领会“事件的波澜”的内涵
  学生试举出生活中呈现事件波澜的例子。
  教师举例:
  例文:地球仪为什么是歪的
  督学到学校视察,见教室里有个地球仪,就问学生甲:“你说说看,这地球仪为什么会倾斜23.5度呢?”
  学生甲惶恐地答:“不是我弄歪的。”
  督学摇摇头,转问学生乙。学生乙双手一摊,说:“您也看见,我是刚刚才进来的。”
  督学疑惑地询问老师,老师抱歉地说:“不能怪他们,这地球仪买回来时就这样了。”
  督学脸色愈来愈难看。这时,校长赶紧解释:“学校经费有限,这是在地摊上买的。”
  教师明确:本例通过情节的一波三折讽刺了教育界某些领导的不学无术,以及教师的无知愚昧。波澜在写作上其实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是相对平铺直叙而言,指的是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曲折多变。
  三、品味作品写出波澜的艺术效果。
  学生谈作品写出波澜的艺术效果。
  教师明确:“文若看山不喜平”,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教师可提示课文中一些写事起波澜的例子或学生熟悉的作品。《项链》构思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