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导学案1
- 资源简介:
约3650字。
课题 扬州慢 课时 3
【学习目标】
1、了解姜夔及其词作
2、理解本词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写作手法
3、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难点】
1、体会词中“黍离之悲”。
2、体会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写法
【学习环节】预习热身 → 教材淘金 → 拓展感悟
【课时安排】3课时
【使用说明】
预习案:通过30分钟阅读课本,仔细思考自主学习问题用10分钟时间完成它。(安排预习课)
1、 探究案:分组讨论, 10分钟展示,并在展示中交流合作、质疑。老师对出现的问题答疑解惑。
第一课时
【预习案】
【自主学习】
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地处江苏中部,有2500多年的建成史,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 《旧唐书•地理志》。扬州富庶甲天下。——《资治通鉴》.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以及美丽风光,牵动了许多诗人的情怀和游兴。 几百年后,到南宋词人姜夔生活的时代,扬州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一起来学习《扬州慢》。
一、学习必备
1、姜夔简介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生卒年不详。他是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其词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词风清空峭拔,格调甚高,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姜夔屡次考进士都不中,一生未入仕途,只好往来于官宦之家,是清客幕僚一类的人物。由于他精于书画、擅长音乐、能诗善文,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所以很受高级士大夫的赏识,曾自言“凡世之所谓名公巨儒,皆尝受其知矣”(周密《齐东野语》)。
2、背景
南宋建炎三年,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临安等城,焚掠一空。 此后不断地发动对南宋的进攻。绍兴三十一年 ,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扬州再次遭到极其惨重的破坏,变成一座空城。隆兴二年,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扬州再次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