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导学案1
- 资源简介:
约2550字。
7《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的意象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歌语言,理解本诗表现手法的独特之处。
3.能初步理解现代诗歌常用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
1.理解诗歌的意象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歌语言,理解本诗表现手法的独特之处。
【学习难点】
能初步理解现代诗歌常用的写作手法。
【走进作家】
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著名诗人,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的第一人。因其诗《相信未来》被江青点名批评,所以一度被人侮辱、嘲弄和指责,所以笔名为“食指”(也有“实质”的意思)。“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1968年到山西插队,1970年进厂当工人,1971年参军,1973年复员,曾在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因在部队中遭受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曾一度寄住精神病院。著有《诗探索金库:食指卷》等。
【写作背景】
诗的标题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间——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日“四点零八分”。作者就是在这一时刻被火车载着上山下乡成了“知青”,离开了北京。当时才20岁,带着对未来的迷惘,带着对北京的依恋,带着亲人道别的眼神,带着一支抒写内心郁闷的诗笔,作者踏上了没有目标的路……
【难点解析】
怎么理解诗文第5节的意思?
火车即将离开车站,许多送行的人在和即将远去的亲人告别,在诗人看来,是告别的声浪如同要卷走车站,表明送行的人很多;后两句本应是火车缓缓地移动,但诗人用一种物我颠倒的错觉——“北京在我的脚下,已经缓缓地移动。”传达出心声:脚下的大地仿佛被掏空,自己要被北京、被故乡抛弃,此后将到异地漂泊谋生。写出诗人的失落伤感。
【主旨解说】
诗歌通过对火车开动这一特定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依恋之情。
【写作鉴赏】
①语言朴实,亲切自然。如“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风筝的线绳就在母亲的手中”淳朴的语句中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②诗人通过对火车在四点零八分开动这一历史瞬间的放大,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通过对个人遭际的速写式的记录,见证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③诗人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来表达对故土的留恋。如“北京在我的脚下,已经缓缓地移动。”“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这样能增强诗歌的感染力,这是同学们需学习借鉴的。
【基础知识训练】
一、基础知识积累。
1.注音。
骤( ) 棂( )
2.形近字辨析:注音并组词。
┏缀( ) ┏缓( ) ┏扯( )
┣掇( )
┗辍( ) ┗援( ) ┗址( )
3.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 ┏( )
绷┫( ) 卷┫(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