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话题作文复习导航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1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1/8 22:31:48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2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9800字。
写作
山东省郓城第一中学     郝润生
[考点阐释]
作文是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它历来是最受人关注。它不像平时练笔,自由而轻松。而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规定的要求,提取知识储备,尽可能高质量地去完成。这正如比赛,必须遵守比赛规则,否则就要受罚。
《考试说明》对写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这从文体的角度规定了写作范围。《考试说明》还详细地从两个等极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1.基础等级  D
①符合题意。②符合文体要求。③思想健康,感情真挚。④中心明确,内容充实。⑤结构完整,语言通顺。⑥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2.发展等级  D
①深刻透彻。
如:通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所产生的原因,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
②生动形象。
如:善于描写,记叙生动,形象丰富,意境深远。
③有文采。
如:词语丰富,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④有创新。
如:见解新颖,材料新鲜,结构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高考回顾]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2002年全国高考题)
有一们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动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梆梆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例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例题点析]这是一篇话题作文的题目,所供材料是一段故事,故事本身存在着一段心灵选择的过程,透过这一心灵过程,考生在审题思路上可以展开广泛联想,联想到自己有关心灵选择的事情,联想到他人心灵选择的事情,从而进一步扩大本文的思维空间。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2003年全国高考题)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有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学海导航]
一、练就一双慧眼,巧识庐山面目
                 ——审题要仔细
虽说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审题难度已大大降低,但每年总还有相当多的考生在审题上出现失误。2003年全国卷高考作文的限制性,考生作文偏题、离题的现象比较严重,特别是那些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因为偏题、离题而痛失高分,实在令人惋惜,虽老师有意怜悯,但《等级评分标准》无情。2003年高考的评卷结果,再次警示考生,审题失误,全盘皆输。因此,面对新一年的高考,考生一定要提高审题能力,平时要多做审题训练,要仔细阅读,分析试题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包括写作要求中的每一项内容,确保无一遗漏,搞清题目要你写什么,怎么写。在符合题意的基础上,要做到“四自”: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意、自择文体。
话题作文的审题步骤
①审材料。理清材料与话题的关系,找到两者的契合点,无疑就审准了题意。
②审提示语。借助提示语揣摩命题的意图,是审题的关键。回顾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不难发现,话题虽然都没有过多的限制,但都给了一段提示语,这提示语就是引发思考,激发想象的本源,决不能丢弃掉的。
如1999年高考作文提示语中,先讲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成功,然后提出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这显然告知了移植人的记忆对人会产生一种什么效果或影响,着眼点应放在这“效果”或“影响”上,如果抛弃这个着眼点而写如何移值等具体的手段,不管写得多么出众都是不合题意的。
由此可见,话题作文尽管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驰想象空间,但不要忘记“话题作文”也须“戴着镣铐跳舞”。提示语就是对话题作文写作的一种限制。
③审“话题”。抛开提示语,我们还会发现“语题作文”的另一个限制,那就是“话题”的限制。
2001年关于“诚信”的话题,命题要求与以往命题形式上没有太大差别,只是加了一句话;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这个要求没有新的内容,可以说只起一个警示作用。
2002年关于“心灵的选择”的话题,则有了进一步的限定,“心灵的选择”这个偏正短语涵义是丰富的,它暗示:着眼点是“心灵”,落脚点是“选择”,不能超出“心灵”的范围来谈“选择”的问题。只写选择、没触动心灵是不行的,只写心灵、没有选择也是不符合要求的。
特别是2003年高考关系型话题作文,更增加了限制,也增大了审题难度。话题是“感情亲疏与事物的认知”,题目要求必须写二者的关系,而有些考生抛开感情谈认知,有些考生抛开认知谈感情等,一看便知跑题。
④审要求。读清要求,明白人家要求你做什么。“请以‘××’为话题”开始就是要你写什么。要你写什么,你就写什么,才能把复杂的题目读简单。“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这四点必须看清。⑤善于联想推理。联想推理就是联想与话题相关的内容、相关的故事,联想必须是在看完材料、提示语、要求之后。有同学有一种致命的习惯:审题时一边看题目就一边想写什么,阅读不冷静,先人为主。只有看完了才联想,才不至于走得太远。
审题举例:
请看下面两例:
[例1]有一次音乐会,人们听说将要使用文艺复兴时期的价值500万美元的名贵小提琴演奏,便趋之若鹜。听者如云。可正当人们沉醉在美妙的音乐之中时,小提琴手突然用力地把小提琴摔碎了,立刻满座惊愕,人声嘈杂。这时报幕员出来说,只不过摔破了一只普通的琴而已,现在请听真正名贵的小提琴演奏。依然是那个琴手,依然演奏着美妙的音乐,可全场人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这则材料要说明什么呢?应当这样思考:事情的经过主要是这同一个人,他先后演奏,同样美妙,中心事件是他摔碎了一只琴。这个材料的实质是什么?——琴手要给自己真正的演技正名;要粉碎的是人们崇拜“名贵”的迷信心理。那么这个事情要批评的是——形式主义;要树立的是——重真才实学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