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题,约8640字。
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2005-10-23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驰骋 伶俜 聘请 娉婷 B.通牒 喋血 谍报 城堞
C.掾吏 椽条 鸟喙 姻缘 D.辍学 啜泣 点缀 掇拾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晦涩 批沙拣金 荼毒生灵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B.杜撰 流水帐 欲盖弥彰 胜不骄,败不馁
C.斑驳 哈蜜瓜 积腋成裘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D.端详 相形见绌 杀一儆百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虽然已经物是人非,但二十年前在此离别的情景,总是 心头,挥之不去。
②学生宁愿唱社会流行歌曲,也不唱校园歌曲,说明了现在学校音乐教育的 和音乐课的歌曲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
③经典成为了大众消费文化的装饰,各种各样的电影、电视剧在 地戏说历史、改写经典。
A.缠绕 缺失 随意 B.萦绕 缺憾 肆意
C.萦绕 缺失 肆意 D.缠绕 缺憾 随意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我终于来到了蜀道。本想亲身领略一下李白笔下那猿猱愁攀、风声鹤唳的险要,却见那盘山公路像飘浮的玉带缠绕在座座峰峦之间。真是天堑变通途啊!
B.推翻萨达姆并没有给中东带来预想中的和平,反美武装力量不断绑架人质,并进行自杀式爆炸,令许多想在伊拉克投资的企业退避三舍。
C.阿尔及利亚常驻联合国代表说,联合国“生病”了,需要对症下药,但秘书长的改革报告,以任何标准判断,既不对症,也不是众所期望的灵丹妙药。
D.赵本山的小品《送水工》逗得观众捧腹大笑,在这笑声中人们心中的所有烦恼、忧愁都付诸东流。
5.下列句子标点符合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1861年以后,慈禧曾经在此“垂帘听政”(这是那拉氏控制朝政的一种形式),指使刽子手曾国藩、李鸿章等,并勾结 “洋枪队”,疯狂地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B.麦收以后,别的地都播种完了,就剩下这块地。这块地是种玉米呢,还是种红薯呢?到底种什么呢,村民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C.“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佳句,“木叶”这一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突出地成为他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D.生态健康不仅包括人与环境、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还包括人居环境,生物环境和代谢环境的健康,以及产业、城市和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
6.下列句子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最近召开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传出消息:我市将采取多项举措提升教师的整体实力、育人水平和道德形象,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
B.对学生选科问题,不应采取压服的方式,尤其不能搞一刀切,几年的高考实践证明:凡是这样做的,没有一次有好的结果。
C.中国人过年的生活被理想化了,理想被生活化了:金鱼表示富裕,桃子表示长寿,马蜂和猴表示加官进爵,鸡与菊花表示吉利吉祥。
D.有的学生在考试前会出现失眠、烦躁等现象,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太在
乎考试成绩,心理负担过重造成的。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什么是“和谐社会”?社会学认为,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是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它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结构性。
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或社会体系中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整个社会才能始终保持有序和谐的状态。所以,“和谐社会”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在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著名的政治学家亨庭顿关于现代化引起不稳定、现代化伴随着风险的观点已经得到了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验证。即在现代化起飞的时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是进入社会结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