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教学设计1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6/22 22:00:4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330个字。

  第7课《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执教人 主备人
  上课时间 教案数
  学生预习内容 重点字词 勉强(qiǎng)惩罚(chéng)颤抖(chàn)气氛(fēn)
  祈祷(qí)难堪(kān)字帖(tiè)挟持(xié)
  作家作品 都德(1840─1897) 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发表有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zhā》,长篇小说《小东西》,著名短篇小说集《月曜yào故事集》,就是以这次普法战争为背景创作的。
  主要内容 小说写了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德国普鲁士军队占领以后,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改教德语的事件。最后一课,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典型环境,因为从此以后学校里不许再教法语了,小孩从此要学习异国统治者的语言,接受异国文化。这是侵略者在军事强占以后进行的文化侵略。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感受文中浓浓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1、教学重难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人物内心的世界。
  2、解决措施:朗读;小组合作探究;个性展示。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课前序曲 学生聆听音乐《大漠敦煌》感受低沉、伤感、悲壮的音乐。 播放音乐《大漠敦煌》和图片
  活动一:导入 1、学生评价回答自己喜欢的语言。
  2、初步认识为什么我们喜欢汉语,因为那是我们民族的自己的语言,是我们的母语,我们感到亲切。 1、听说同学们见多识广,我们一起看一看这是哪个国家的语言?哪一位同学知道它们的意思?其实,这三个国家的语言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我们爱祖国!
  2、假设有一天我们不能学汉语了,你会有怎样的心情?
  但140年前,在一个淳朴的法国小镇,一个看似普通的课堂里,一位悲壮的爱国者,一群懵懂无知的孩子,却用他们独特的方式向自己祖国的语言告别。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最后一课》,作者都德。
  (板书课题《最后一课》,作者:都德)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