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下学期初二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1
- 资源简介:
约9710个字。
2015-2016学年下学期初二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1》
一田父得玉
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①,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部人阴欲图之,诈之曰:“此怪石也。畜②之弗利其家,弗如复之③。”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④下。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复以告邻人。邻人曰:“此怪之征,遄弃⑤,殃⑥可销。”于是遽而弃于远野。邻人无何⑦盗之,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望之,再拜却立,曰:“敢⑧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王问其价。玉工曰:“此玉无价以当之。五城之都,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禄⑨。
(选自《尹文子•大道上》)
【注释】①径尺:直径一尺。②畜:收藏,保留。③复之:把宝玉放回原处。④庑(wǔ):廊。⑤遄(chuán)弃:赶快丢弃。⑥殃:灾祸。⑦无何:没过多久。⑧敢:谦辞,有“冒昧”的意思。⑨长食上大夫禄:永远享用上大夫的俸禄。
【阅读提示】
选文与“卞和献玉”的故事颇为相近。尹文子认为是非、真伪从长远看,并不会被混淆,但有时候,真正的好东西却因不被了解而无法体现其价值,如文中的宝玉被诬为怪石而遭丢弃。作者把深奥抽象的问题引入日常生活,与具体的社会问题密切结合,更具通俗性和实际意义。
【自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置于庞下( ) (2)光照一室( )
(3)复以告邻人( ) (4)仅可一观(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告邻人(连词,就) B.邻人阴欲图之(代词,指宝玉)
C.犹录以归(介词,把) D.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代词,这)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下。
(2)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
4. 魏田父得到宝玉又失去宝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各是什么?
二去奢克俭
齐桓公谓管仲曰:“吾国甚小,而财用甚少,而群臣衣服舆驾甚汰①,吾欲禁之,可乎?”管仲曰:“臣闻之,君尝之,臣食之;君好之,臣服之。今君之食也必桂之浆②,衣练紫之衣,狐白之裘。此群臣之所奢汰也。《诗》云:‘不躬不亲,庶民不信。’君欲禁之,胡③不自亲乎?”桓公曰:“善。”于是更制练帛之衣,大白之冠,朝一年而齐国俭也。
(选自《说苑•反制》)
【注释】①汰:通“泰”,奢侈。②桂之浆:桂花调制的汤。③胡:怎么,为什么。
【阅读提示】
选文是齐桓公与管仲的一段对话,其中管仲引用《诗经》中所说的“不躬不亲,庶民不信”的名言,一语中深刻揭示了治国必躬亲的道理。“朝一年而齐国俭也”,不仅反映了齐桓公躬亲治国的成效,也彰显出齐桓公善于纳谏的品格。
【自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吾欲禁之( ) (2)衣练紫之衣( )
(3)此群臣之所奢汰也( ) (4)朝一年而齐国俭也(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吾欲禁之B.狐白之裘
C.今君之食也必桂之浆D.此群臣之所奢汰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诗》云:“不躬不亲,庶民不信。”
(2)于是更制练帛之衣,大白之冠,朝一年而齐国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