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教学目的<br>
1了解莎士比亚的生平和对戏剧文学的巨大贡献,了解他的一些重要作品。<br>
2.认识本戏剧的矛盾冲突及其发展,口述课文的故事梗概。<br>
3.品味本文语言的诙谐生动、优美流畅。<br>
4.认识文中几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明确这篇戏剧所反映的社会生活。<br>
重点难点<br>
1.重点:正确认肌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认识本戏剧的矛盾冲突。<br>
2.难点:感受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风格,品味本文语言的诙谐生动、优美流畅。<br>
教学时间 二课时<br>
教学过程<br>
第一课时<br>
一、预习<br>
1.通读全文,查阅一些资料,了解本文故事梗概。<br>
2.掌握课前“预习提示”中的词语,抄写三遍,并在课文中做好解词旁批。<br>
二、导入<br>
莎土比亚 1564---1616: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人文主义戏剧家和诗人。生于英国中部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 1584年后他到伦敦谋生,先后在剧场充当杂役、马夫、演员、导演和“环球剧院”的股东。他生活和创作的时代正是英国封建势力衰微、资本主义势力兴起的时代,是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在英国传播的时代。人文主义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内容,也是莎土比亚创作的中心内容。他一生写了两部长诗、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和三十六个剧本(包括十一部悲剧、九部历史剧、十六部喜剧和传奇剧人其中著名剧作有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佩斯〉历史剧《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理查三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他的戏剧反映了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初期英国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过程,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他在创作中运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马克思对莎士比亚的创作给予很高的评价,提出艺术创作要“莎士比亚化”。所谓“莎士比亚化”,是要求真实地和正确地反映出时代的脉搏,要求情节不仅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而且要使反映出来的生活画面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要求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莎士比亚剧作情节生动丰富,语言精练优美,对欧洲文学和戏剧的发展影响深远。<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