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70个字。
*19.故乡的杨梅
奉贤区金汇学校 初一年级 丁吉平
[教学目标]: 1.深切感受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学习对某一事物进行多层次细致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欣赏作者对故乡杨梅形状、颜色、滋味的细致描写,并学习作者运用比较、比喻的方法,从视觉、触觉、味觉等多个角度,对故乡杨梅进行的细腻描写。
[教学难点]:1.文中大量的语气词,有什么独特的表现作用。
2.文中作者为什么前后都提到了落在西北春天里的雨?又为什么说西北的雨像夏天的雨?
[教时安排]: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交流有关资料:
1.师:你们吃过杨梅吗?你们吃过的杨梅是怎样的呢?
生:自由地进行交流发言。
2.交流作者鲁彦的相关资料:
鲁彦-----1901~1944,原名王衡,浙江镇海人。家乡盛产杨梅。乡土写实派的重要作家。早期代表作《柚子》。抗战前夕出版长篇小说《野火》。
二.提出学习突破口:
1. 作者一开始写西北春天里细细的若断若续的雨丝,有什么作用呢?
2. 作者对故乡的雨、天、田野、山河、四季、故居等点点零碎记忆的叙述,又有什么作用呢?
生:默读课文,然后集体进行讨论、交流。
(牵连出作者对故乡的回忆,体现出作者对故乡的那份情感是那样的强烈,那样的丰满。)
三.过渡:师:“作者的病体在细细的春雨中牵出了对故乡的回忆,对故乡杨梅的回忆。”
1.师问:“唉,唉,就说这故乡的杨梅吧 … … 它正是在类似这样的雨天成熟的呵。”“倘若我爱故乡,不如就说我完全是爱的这叫做杨梅的果子吧。“你们怎样理解这两句话呢?
生:进行讨论、交流。
(结论:“我”对杨梅的爱,完全是缘于对故乡的那份感情。)
2.师:“那么,作者是如何来细致地描写记忆中的故乡的杨梅的呢?我们来一起着重学习课文第13~16节。”
(1) 13~16小节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结构顺序来写故乡的杨梅呢? 生:相互讨论,讲出根据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