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860字)
2005年高考失分作文分析
2005年高考全国作文题及各个省市的自命作文题,可谓丰富多彩,百花斗艳。这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之举,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一般来说,高考的话题总是与现实生活、当代社会紧密联系的。多年前的高考作文,或写记叙性的,或写议论性的,或说明、抒情均要使用哲理散文性的。就是说,对文体的要求相对而言比较具体单一、明确。然而,近年来的话题作文却打破了文体的界限,而给同学们在考场上更大的表现空间,考生完全可以结合个人的专长优势、情趣爱好、文体把握来选择适合的形式加以表现。
2005年高考早已落下帷幕,但高考作文阅卷场反馈的信息却不容我们乐观。辽宁,高考作文无满分;广东,高考作文平均分仅为38.2分,低于2004年和2003年……这除了由于命题范围越来越体现出整个社会的多元化文化取向和价值判断、作文命制不可预测性增强外,考生自身的问题也颇为严重。审题不清、偏离题意;立意不明、瞎编乱造;素材匮乏、雷同、陈旧;内容浅薄、空洞;盲目求新、文体不分;仿作套作;幼稚化、政治化等现象大量存在等等。这些老问题该如何解决?2006年即将参加高考的学子又应注意哪些问题?高考作文怎样才能尽量杜绝失分?无疑这对于正在备考的高三学子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开放的作文体制下大量佳作涌现的同时,也出现了少量不尽如人意的次品,以致使一些同学在高考的激烈竞争中处于劣势。为使后来的考生不致重蹈覆辙,不致抱憾于考场,现将其中较典型的作文失分类型归结如下:
· 一、扣上话题,信马由缰
· 二、标新立异内容空洞
· 三、立意肤浅,思想贫乏
· 四、偏离题意,另起炉灶
· 五、简单模仿,照搬照抄
· 六、文体不明,非驴非马
· 七、忘写题目,笔迹淡草
· 八、虚情假意,胡编乱造
· 九、思想偏激,低俗下流
· 十、语言缺乏灵性与美感
一、扣上话题,信马由缰
近几年来,以“话题”为主的高考作文,普遍受到人们的青睐,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话题作文给不同的考生提供了有话可说的空间,不会闭塞思路,不会让考生写不出文章来。但话题作文也日益显现出其弊端,那就是高考作文产生了大量的套用文、克隆文,有些得了高分甚至满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高考作文失去了信度和公允,也产生了不良的导向。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命题者在命题上加强了限制,提示语更具规范、更科学,再也没有“可以编故事写寓言”等宽泛的要求,就连“文体不限”也改成“文体自选”了;另一方面拟定了更加实用到位的评分细则。这就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再也不能“扣上话题,信马由缰”。例如2005年海南省高考一考生的作文:
勇敢面对不足
我们班有一位男生名叫小明,胆小懦弱。在平时他一般都不会主动去跟女同学讲话。要是有女同学跟他说话,他马上就脸红,而且讲话也是结结巴巴的讲不清楚,结果总是闹得让人啼笑不已。所以他很害怕跟女生讲话,看见女生也总是避开。不仅如此,在上课的时候,老师点名提问,当点到他时,他总是不会站起来而拒答了。就有一次老师又点到了他的名字,他还是老样子坐在椅子上一动也不敢动,老师为了锻炼他,叫他站起来,鼓励他站起来说话。谁知道他刚一站起来就颤抖起来了,额头上流下珍珠大的汗粒……后果可想而知——又是弄得大家满堂哄笑。
时间过了一年,我们班就出现了一大新闻。新的学年一开始,就看见他——小明,在教室里谈笑自如,毫无畏惧,有的女生一见大吃一惊,故意跑上去跟他搭话。咦,还真神了,他虽然不结结巴巴了,而且还笑嘻嘻地。上课铃响了,我们开始了第一节课,班主任走了进来说:“同学们,今天是刚开学的第一天,在这一节课我们每位同学都轮流上讲台演说和介绍一下自己的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