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ppt14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课件 / 必修五课件
  • 文件类型: doc, ppt
  • 资源大小: 2.89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6/1 8:56:2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8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说“木叶”——2015年华北联合共同体语文同课异构比赛
  2.jpg
  21160356_1.JPG
  3.jpg
  《说“木叶”》前置性学习设计.doc
  《说“木叶”》说课稿.doc
   评课稿 谢广才.doc
   《说“木叶”》说课.ppt
   《说“木叶”》同课异构.ppt

  《说“木叶”》前置性学习设计
  【学习目标】
  1.品味文中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 意象的意蕴;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2.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明确本文写作目的。
  3.初步培养学生感悟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丰富意蕴,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
  【情境导入】
  一、导入: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诗: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请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明确:“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杨柳在古诗词中多用于写离别的情景,表达离愁别绪。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原因一是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习俗;二是“柳”与“留”谐音。像“杨柳”这样的具有暗示性的概念,不知不觉的影响着人们。感染着人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庚先生的《说“木叶”》看看作者又是如何来分析“木叶”的暗示意思的。
  【问题导学】
  一、阅读文本,整体感知
  1.结合课下注释整理本文的重点字音、字形、字义。(整理到笔记本上)
  (概括内容要点的方法提示:
  概括内容要点实质上就是准确理解文章局部、整体的内容要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要恰当地概括文章要点,需要阅读者具有较强的阐释能力和综合能力。要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必须总览全文,把握整篇文章,而不可拘泥于某些词语,要善于找全文、全段的中心句、指示句、过渡句、起首句、总结句,把握全文脉络,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找准内容要点,不遗漏,也不把无关紧要的内容筛选进去。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具体方法如下:
  (1)直接提取要点。可从原文中直接摘录关键词语或中心句、重点句,提取出这样的词语和句子,经过删改,可转化为自己的答案。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要点。有些文章,中心句、重点句并不明显,就需自己对内容进行条分缕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如怕遗漏,可先分部分、分层次,将其脉络把握,再概括层意。
  (3)概括性语句的选用一般是判断句。在判断时一定切记要结合原文内容整体感知,不可臆断,也不可只抓只言片语,要结合作者写作意图,避免以偏赅全和随意拔高。)
  2.请勾画出每段的中心句,概括段落大意,画出文章结构图。
  我来答题:
  
      《说“木叶”》说课稿
  文学语言因为有暗示性而意蕴丰富,内容充实,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想象空间。我们古代诗歌中就有一些作为意象的词语,有着暗示性的内容。因为常用已有了稳定的感情色彩。如杨柳多用于离别,表达离愁别绪,有一篇文章就是由古诗中木叶一词的运用阐释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理论。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说“木叶”》。
  一、说教材
  《说木叶》这篇课文选自高中语文第5册第3单元第2篇课文,本单元是文艺评论和随笔单元,学习本单元,在把握文章基本观点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参照选文的写法,试着对自己熟悉的作品做一点分析和评论。同时,因为本单元课文不同于以往学习的文学作品,都是论说性的,在阅读方法上应该给与学生必要的指导。《说“木叶”》着重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歌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又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从而阐发了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 本文内容比较单纯集中,围绕古诗中的意象“木叶”深入到“木”的艺术特征,谈诗歌的精微之处的表达效果,由此看出本文思路比较清晰。
  二、说学生
  高中学生阅读的文艺评论并不多,加上文艺评论本身抽象难懂,学生可能会产生畏难心理,对课文不感兴趣,读不下去,或者虽能读下去但,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已,难以抓住重点。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对学生感到难懂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将文章讲透。并将理论指导实践,学以致用。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内容,弄清文章由“木叶”所阐述的诗歌语言暗示性理论;(重点)
  2、培养学生抓住关键句,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3、利用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难点)
  四、说学法教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互讲互析。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教法:引导法、点拨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前置性学习设计(就《说“木叶”》这篇设计而言形如导学案,主要起导学的作用)的学
  
       评课稿
  ——谢广才
  我们今天研讨的形态就是明天教研的形态,也是明天课堂内小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状态。
  ——联合体具有非常好的引领作用
  建议联合体确定自己的核心价值追求:
  共赢、奉献、真诚、创新
  模式、个性、开放、宽容
  我们组评顾立凯老师的课,小组评议如下:
  亮点:
  1.前置性学习,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效果突出。
  2.思维导图使思维显性化、直观化。
  3.上课直入主题,以问题导入。问题是最好的情境,富有个性。
  4.当堂演练,学以致用。
  不足:
  1.板书有些小,字迹不够清晰。
  2.后面诗歌鉴赏与教学目标联系不紧,问题本身显得笼统,对学生的方法提示不鲜明。鉴赏三首诗歌是为了扩大面呢,还是为了增加深度呢,用意不很清楚。
  3.对学生回答反馈缺少有价值信息:好,非常好,特别好。建议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