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教案1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秋水》<br>
教学目标: <br>
1、 把握文中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br>
2、 掌握庄周及他的哲学思想,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br>
教学重点: <br>
1、 重点理解河伯对海神若的那番感叹<br>
2、 整理和归纳“焉、于、而”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br>
3、 了解“非……则……”和“见……于……”两种固定句式。 <br>
教学难点: <br>
1、 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br>
2、 理解河伯对海神若的那番感叹。 <br>
教学方法: <br>
1、 朗读法。课文篇幅短小,文字浅显,宜于以读带讲。 <br>
2、 问答法。以有针对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 <br>
3、 探究拓展法。指导学生阅读《庄子》中有关篇目。开拓视野,更深入了解庄周及他的哲学思想。 <br>
教具准备; <br>
多媒体CAI课件 <br>
课时安排:一课时 <br>
<br>
教学步骤: <br>
一、 导入新课:唐朝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的是想要穷尽目力遥望千里,还需再登上一层高楼。给我们的启示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会贻笑大方。 <br>
二、 介绍庄子: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