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16届高三第三次(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3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5/25 16:05:4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2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18题,约9280字

  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16届高三模拟考试试题
  语  文         2016.5.24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人在研究中国官僚政治时指出,宋以后,道德要求压倒了一切,少问甚至不问行政才
  能和政绩如何,而多半以是否尽忠尽孝、廉洁奉公等道德品操作为官吏考核、升迁、评论的
  标准。也正因为这个原故,就使原来的封建官僚体制日趋闭塞、腐朽,日益丧失了本来就不
  高的行政效能,而这也正是理学成为统治的意识形态之后果之一。
  这一切的发生又并不是偶然的,理学之所以抬高“内圣”也不是偶然的。从原始社会后
  期到西周以至春秋时代,一直延续着民族政治的传统,即群体命运经常取决于首领们的才德。
  在那里,道德常常就是政治,这正是原始儒学和孔孟之道的真正历史秘密。但自汉唐直到北
  宋初年,个体操守与行政标准、道德与政治尽管有密切联系,却始终并没完全合为一体,也
  不需要合为一体。到了宋代,情况的确有一个重要的转折变化。朱熹说:“国初人便已崇礼
  义,尊经术,欲复二帝三代,已自胜于唐人,但说未透在。直到二程出,此理始说得透”。
  但当“自胜唐人”“此理说透”后,也就不但没有唐代那样显赫的事功,连唐代那样的名相
  也少见了。范仲淹昙花一现,王安石没有成功。明代有个张居正,却被儒学骂作法家。清代
  盖无闻焉。
  但理学为什么要这样呢?一个根本的原因在于,自北宋起,中国形成了权力空前高度集
  中的绝对君权,已没有任何力量能再制约它。唐代地方势力牵制中央的形势已经消除;在思
  想上,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又早崩溃。具有庞大权力的官僚体制和拥有绝对权威的皇帝本
  身的可维系性成了一大问题。于是在王安石为对付内忧外患主张改革而失败之后,在朝廷随
  皇位的传递而不断改变政策之后,终于出现了以“正君心”为标号的哲学政治理论,并逐渐
  在南宋末年和元明清占据统治意识的地位。
  这似乎并无足怪:既没有人格神宗教传统来制约皇权,统一信仰,又没有别的什么办法,
  于是将原始儒学讲的“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提到空前的本体高度,以作为整个封建社会纲常
  秩序以及其官僚体系的维系力量。理学把盛行于唐代的佛教吸收进来,把宗教还原为世俗伦
  常,又把世俗伦常赋予宗教本体的神圣性质,再次建立起中国式的政教合一的统治系统,力
  求使政不脱离“教”。理学成了一种具有宗教功能的准宗教,也可说是某种道德的神学。如
  果说,在原典儒学,道德实质乃是政治:那么在宋明理学,政治实质从属道德。由于这道德
  具有超道德的宗教本体性质,所以,包括皇权在内的一切,在理论上就都应服从或从属于它。
  从而,心性论谈高于治平方略,圣贤位置胜过世俗功勋,影响所及,就是上面讲的那些,连
  官吏的选拔考核也不以政绩功业而以个体道德作为标准。假道德、假道学不胫而走,社会机
  体在极端虚伪的衣装中腐烂。专求“内圣”的宋明理学在现实中就走到了这一步。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以后,官吏考核、升迁、评论多半以是否尽忠尽孝、廉洁奉公等道德品操为标准,
  而行政才能和政绩如何则少问或根本不问。
  B.道德要求压倒一切使原来的封建官僚体制日趋闭塞、腐朽,日益丧失了本来就不高的
  行政效能,后果是理学成为了统治的意识形态。
  C.从原始社会后期一直到西周以至春秋时代,道德常常就是政治,群体命运经常取决于
  首领们才德的氏族政治传统代代延续。
  D.宋代有一个重要的转折变化,个体操守与行政标准、道德与政治一直有着密切联系却
  既不完全也不需要合为一体的情况发生了改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朱熹高度赞扬二程,他们的出现使得“此理说透”,但此后至清,不仅没有唐代那样
  显赫的事功,连唐代那样的名相也少见了。
  B.北宋起,中国形成了没有力量能制约的绝对君权,如何维系具有庞大权力的官僚体制
  和拥有绝对权威的皇帝本身成了一大问题。
  C.以“正君心”为标号的哲学政治理论出现在北宋王安石改革失败、朝廷不断改变政策
  之后,并逐渐在南宋末年至清占据统治意识的地位。
  D.官吏的选拔考核以个体道德作为标准而不问政绩功业,以致心性论淡高于治平方略,
  圣贤位置胜过世俗功勋,假道德、假道学盛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理学抬高“内圣”,专求“内圣”,道德要求重要性超过一切,而在现实中理学却走到
  了社会机体在极端虚伪的衣装中腐烂这一步。
  B.没有人格神宗教传统和有效办法,“正心诚意修身齐家”被提到空前的本体高度,来
  维系整个封建社会纲常秩序以及其官僚体系。
  C.宋代理学吸收了佛教,把宗教和世俗伦常结合起来。经理学的推动,政治与道德逐渐
  合为一体,政治即道德,道德即政治。
  D.理学建立起具有中国特点的政教合一的统治系统,极力追求政不脱离“教”。理学具
  有了宗教功能,带有了某种道德神学的特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孝伯,高平公顺从父弟也。父曾,少以郑氏《礼》、《左氏春秋》教授为业。郡三辟功
  曹,并不就。道武时,为赵郡太守,令行禁止。并州丁零数为山东害,知曾能得百姓死力,
  惮不入境。
  孝伯少传父业,博综群言,美风仪,动有法度。从兄言之太武,征为中散,谓顺曰“真
  卿家千里驹也”。迁秘书奏事中散,转散骑侍郎、光禄大夫,赐爵魏昌子。委以军国机密,
  甚见亲宠,谋谟切秘,时人莫能知。迁北部尚书。以频从征伐规略之功,进爵寿光侯。
  真君末,宋文帝闻车驾南伐,遣其弟太尉、江夏王义恭率众赴彭城。太武至彭城。宋徐
  州刺史武陵王骏遣人献酒二器、甘蔗百挺,并请骆驼。帝明旦遣孝伯至小市门,骏亦使其长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